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莒县用活“土专家”走出科技兴企好路子

   2021-03-12 莒县科技局
30
核心提示:莒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各类科技“土专家”众多,全县 6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由“土专家”创办发展起来的

莒县是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各类科技“土专家”众多,全县 60%以上的中小企业是由“土专家”创办发展起来的。“土专家”更了解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更有利于推动企业创新发展。2020年以来,莒县紧紧围绕“科技兴企”战略,着力放大本土科技人才“天然”优势,探索总结出了一条发挥“土专家”作用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科技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全面开花。截至目前,该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达77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建设研究院(所)类的新型研发机构5家,市级以上科技平台71家。2020年,该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2.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3.01%,同比提高了3.21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市第二位。

借梯上楼,让“土专家”傍上高科技

“土专家”接地气能让技术真正落地。为全面提升这些“土专家”的科技素质,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该县科技部门转变思路、重点服务,将科技培训的重点锁定在这些“土专家”身上。一是“菜单式”施教。立足当地实际、企业需求、产业特点,“菜单式”培训“土专家”,“点对点”授课,不搞“一锅煮”、不搞大而化之,精准施教、按需施教,为“土专家”搭好施展才华的平台和舞台,提高他们的行业技能水平,使莒县“土专家”的创新创业能力越来越强。如山东纪华家禽育种有限公司赵纪华,是莒县畜禽养殖领域的一名“土专家”,多年来致力于优质鸡品种的培育,创立了家禽育种企业,在县科技部门的培训指导下,目前该企业已发展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承担实施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国家品种资源保护及市科技创新专项等创新项目,获专利授权10项、软件著作权2项,企业获评“中国优质禽育种与生产优秀单位”。二是“结亲式”帮学。近两年来,该县科技部门先后编印了《科技创新文件汇编》、《科技创新工作实务手册》等宣传培训资料,通过召开科技政策宣贯会、联合第三方组织科技讲座等上门服务方式,对“土专家”实行“一对一”或“一对N”结亲式帮教,为他们提供政策、技术、信息等服务,开通各项科技服务“直通车”和“绿色通道”,使“土专家”充分发挥“二传手”和“大掌柜”作用。如日照市立盈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张作坤,是土生土长的农机领域“土专家”,在县科技部门的指导帮助下,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转化创新成果,目前该公司拥有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产品销往全国并出口到欧州、中东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营产品微耕机、田园管理机及大蒜收获机等产品销量在国内位列前十,省内市场连续几年占据同行业首位,公司成功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是“建库式”管理。完善管理体系和制度,建立“土专家”企业人才信息库,分类登记造册,入库人才76人。近两年来,该县采取外出考察学习、本地培训等方式,先后选派10余名“土专家”赴先进地区交流学习,县科技部门深入企业现场指导20余场次。这些措施的实施,使这些“土专家”一步步成长起来。如莒县桃树研究所刘立常,在县科技部门的引导帮助下,这位桃育种与栽培领域的“土专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成全国最大的民营桃种质资源圃,育成12个桃优良品种通过省级审定、6个桃优质品种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备案,目前可年培育优质桃苗50万株,销往十余个省市,其中“秋红珠”良种油桃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

借脑引智,让“土专家”牵手科研机构

产学研合作是企业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土专家”企业在发展过程面临的高新技术缺乏、转型升级无门、合作渠道不畅等难题,该县在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建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推动企业开展协同创新。一是一对一调研。针对校企双方存在对接不畅的问题,该县科技部门改变过去“坐、等、靠”等传统工作模式,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主动出击,深入企业开展一对一调研,广泛征集企业需求。2020年以来,先后组织技术对接活动4次,征集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卡脖子”技术需求47项,其中技术需求14项,人才需求15项,资金需求8项,土地、平台建设等其他需求10项。二是心贴心服务。该县科技部门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探索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制,将征集到的企业技术难题、合作需求、人才需求,经过筛选建立了“技术需求库”;针对企业创新需要,大力收集、整理科技信息,建立了“技术信息库”。围绕企业创新需求及时与山东黄海科技创新研究院等服务平台对接,为企业和相关研发机构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了疑难问题“有问必答、有急必救、快捷及时、主动服务”的目标。2020年以来,先后帮助10家企业对接高校科研院所13家,解决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4个,受到企业和“土专家”们的一致好评。三是面对面交流。针对企业产学研合作中技术对接过程耗时多、效率低、成效不显著的问题,该县推出“企业点题、政府搭台、机构解题”方式,召开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座谈会,让企业开阔眼界,进一步增强了企业投入技术创新的勇气,拓宽了科技创新发展的路子。今年2月2日,莒县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座谈会召开,组织近40家科技型企业现场集中展示科技创新成果,县科技部门还邀请了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科技金融中心、山东黄海科技创新研究院、山东大学日照智能制造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学海洋装备智能研究中心、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日照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的科技专家参会,搭建平台,让企业“土专家”与高校院所科技专家面对面交流,9位科技专家现场与11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

借智兴业,让“土专家”变身为“产业人”

技术创新推动了产业发展,用科技知识武装头脑的“土专家”,为产业和行业的快速发展壮大铺了路搭了桥,已成为莒县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截至目前,全县有70余名本土专家成为产业发展一线的领跑者。一是“土专家”成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带头人”。由本土专家创立的“土专家”企业逐渐成为全县科技型企业的中坚力量,2020年共有62家企业加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其中“土专家”企业53家。今年1月12日,山东志昌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土专家”企业牵头成立的山东葡萄工程技术研究院、北方奇异果(日照)技术研究院、山东大自然生物科技研究院等3家新型研发机构集中揭牌,成为莒县科技型企业发展的引领者。二是“土专家”成为产业创新发展“行业人”。近年来,该县先后组织16家“土专家”企业与山东农业大学、上海交大、江南大学等3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了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培养了一大批产业行业领军人才,孕育了东盛橡胶、立盈机械、纪华家禽、海汇集团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科技型企业,为这些企业进军国际市场、提升企业知名度、竞争力赢得了战略主动权,增强了后发优势。2020年,山东海汇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东盛橡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山东省瞪羚企业。三是“土专家”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领跑者”。通过县科技部门的培育引领,许多“土专家”企业的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达到了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成为莒县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跑者”。2020年,有12家企业成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全县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34家,其中“土专家”企业就有27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