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辽宁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工作的通知》正式出台,文件对进一步激发科技人员投身创新创业的活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一年来,我省以创新为发展新动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提供源源不竭的“第一动力”。
精心谋划科技创新顶层设计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意味着要用新动能来推动新发展,而驱动和集聚经济发展的新动能,首要的事情,是点燃科技创新这个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并以创新的思维和举措,精心谋划,精准发力,不断改善创新环境。
围绕辽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我省精心谋划科技创新顶层设计,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编制了“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及11个专题规划,梳理了全省重点产业创新链条。制定出台《辽宁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实施方案》,进一步促使科技创新成为全省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驱动源泉。
大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2015年,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意见》,强调要围绕我省产业需求,加强科技成果的有机整合与系统集成,鼓励和支持我省企业与国外大学、研发机构和高技术企业开展交流合作,加大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和激励力度,改革人才考核评价制度。
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面向辽宁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近年来,我省组建共性、专业、综合服务三类平台90个,初步完成在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平台布局。2015年,全省新增5个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8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去年以来,我省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稳步推进高新区创新发展,全力创建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沈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后,沈阳和大连分别制定实施了示范区建设3年行动计划,推动其成为老工业基地创新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时,深入开展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全面落实《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瞄准“中国第一”,新启动实施科技创新重大专项项目17项,省级科技攻关项目142项。大力推进众创空间和大学科技园建设,让一个个温暖的“家”帮助创业者实现创新梦。
科技开放合作不断扩大。近年来,辽宁省逐步深化与“两院十校”合作,征集了6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的1000余项科技成果,向180余家企业进行了推广和对接,新认定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试点30家。
创新支撑产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政策体系和基础能力的持续优化,给了科技创新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科技资源得以更有效地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集聚,新型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得以加快构建,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近年来,辽宁省自主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10万等级空分装置用压缩机组、中低热值R0110重型燃气轮机、大直径全断面硬岩掘进机、500千克六轴工业机器人、128层螺旋CT等60余个重大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填补了国内空白。近年来,我省累计攻克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200余项,形成了核主泵、IC装备、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产业链、创新链。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稳步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长13.4%。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1539家,是“十一五”末的2.8倍。
一批区域创新高地得以布局并形成强大带动力。目前,辽宁省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高新区7个,数量均居全国第4位。沈阳智能制造、大连软件、鞍山激光、本溪生物医药、阜新液压等一批新兴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崛起,成为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领。全省已拥有国家级科技产业化基地18个、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16个。全省省级以上大学科技园达15家,2015年实现产值与技工贸总收入136.5亿元。
服务“三农”、保障民生成效显著。依托农业种子创新工程,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8%。我省种植的85%的玉米种子、90%的水稻种子都是自己选育的。
大众创新创业蓬勃发展。全省涌现出“米库创服”“锦联创业邦”“创业工坊”“创梦工厂”等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截至目前,我省已拥有各类众创空间156家,在孵企业4198家,累计毕业企业2066家。
加速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资本、劳动力、土地等传统要素的驱动作用明显减弱。我省“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创新为引领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使创新成为引领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第一动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如何加快实现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动力转换?我省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勇立发展的潮头和前台,从经济发展主战场的配角转变为主角。
今年,辽宁省将进一步创新资源配置决策机制,使科技资源在一个平台上优化,解决“孤岛”现象和“小而散”的问题。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提高科技供给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辽宁将从3个方面实现突破
突出“两核”,抓区域创新。全面依托沈阳、大连国家级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沈大为中轴线,支持沿线各市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带;大力推进沈阳综合改革创新试验,把沈阳建设成为重要的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
突出产业,抓体系创新。瞄准《中国制造2025辽宁行动纲要》确定的目标,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强化人才链,继续加强共性、专业、综合服务三类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全链条、贯通式创新平台,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科技型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的新局面。
营造环境,抓万众创新。积极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政策和制度环境,鼓励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向社会开放资源,建设一批便利化、专业化、市场化、低成本、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提质增效”,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面对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辽宁必将以创新为驱动,在新一轮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加速前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