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马鞍山市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纪实

   2007-07-09 摘自科技日报
48
核心提示:“不久前,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一王立群先生到马鞍山售书时说了两个没想到,他说没想到马鞍山这么美丽漂亮,

“不久前,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之一王立群先生到马鞍山售书时说了两个没想到,他说没想到马鞍山这么美丽漂亮,没想到马鞍山人这么爱学习。其实,作为一个在马鞍山生活了56年的市民,我也没想到马鞍山能又好又快地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今年78岁的赵后田老人说起他心目中的马鞍山时,饱含深情。 

接过马鞍山市市长姚玉舟递过来的名片,你会发现里面“暗藏玄机”,折叠的纸片里印着马鞍山市的地理位置图,展示了马鞍山市便捷的交通条件。说起马鞍山市的城市名片,姚玉舟用了四个形容词,他说马鞍山是一座工业之城、绿色之城、文化之城、开放之城。 

马鞍山市作为一座承载着巨大环境压力的重工业城市,却以出色的环保成绩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还先后赢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赞叹之余,人们会问,马鞍山何以能如此? 

  以科技进步促经济发展 

  在马鞍山市众多的光环中,“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是不可小觑的一项。“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每两年评一次,从1997年以来,马鞍山市已经连续4次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 

  马鞍山市科技局的工作人员说起他们的局长高晓平是“又爱又恨”。“高局长来了之后,最明显的感受是工作忙多了,连打扑克的时间都没了。高局长姓高,对工作的要求也高,我们工作的压力也大了。虽然如此,但辛勤工作后换来的显著成绩让大家很有成就感,做事的劲头也更足了。”在马鞍山市科技局工作了8年的李积安说。 

  高晓平介绍,“十五”以来,马鞍山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营业总收入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高于该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增加值的增幅。2006年,马鞍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3%,占该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4%,成为拉动当地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科技进步对该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 

  在科技支撑经济发展作用日益凸显的同时,马鞍山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马钢公司成功开发了填补国内空白的生产电工钢等多项工艺技术,攻克了薄板生产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研制了建筑抗震耐火H型钢、高速车轮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品。2006年,由马钢公司牵头完成的“热轧H型钢产品开发与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华菱汽车集团全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重卡,在自主创新上取得了多方面成果和突破。 

  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的同时,马鞍山市还全面推进创新载体建设,积极构建创新服务平台。马鞍山市重点推进2003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的马鞍山国家“863”新材料基地建设,目前该基地呈现重点突出、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马鞍山市积极为企业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大力推进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建设,2006年该中心被国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创业中心。 

  发展同时注重改善人居环境 

  “马鞍山市把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作为文明创建共建共享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服务功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使一座重工业资源型城市变成了环保城市、绿色城市、宜居城市。”姚玉舟说。 

  近年来马鞍山市针对重化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情况,加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坚定不移地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引导马钢等企业推进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2006年,在马鞍山全市生产总值增加16%的情况下,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了4.7%,主要污染排放物减少了2%。 

  位于马鞍山市中心的雨山湖见证了马鞍山人居环境的巨大变化,在马鞍山市生活了近20年的市民韩先生则亲身经历了雨山湖由清到黑,再由黑变清的全过程。“我是1978年来马鞍山的,那时候我们还可以到雨山湖游泳。可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污水排放以及湖水不流动使得雨山湖的水开始变黑,一到夏天湖水还会散发出难闻的异味。” 

  治理雨山湖,不仅关系到城市形象,也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马鞍山市把雨山湖综合整治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头号工程,2001年投入1.6亿元实施雨山湖引排水整治工程,把长江水引入雨山湖,使“死水”变“活水”。2004年马鞍山市再投入1.16亿元开展了雨山湖综合整治工程,通过截污、清淤、换水、亮化、美化,使雨山湖再现一池清波。 

  “雨山湖就像是我们马鞍山市的眼睛一样,你看现在这湖周围的环境多好,每天早上来这锻炼的人真是数不清。”家住雨山湖公园附近的王大妈说。现如今雨山湖一带如画的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了马鞍山市民的骄傲。 

  为找回蓝天,马钢在市场最艰难时期,仍下决心投入数亿元,实施平改转项目,赶走了盘踞马鞍山市上空几十年的“黄龙”。2003年,马鞍山市借西气东输之机,在全省率先划定高污染燃料禁燃区,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鼓励实施炉窑灶煤改气工程,共拔掉30根烟囱,35台燃煤锅炉被停用或改用天然气,每年减少燃煤12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近1000吨,减少烟尘排放2600余吨。 

  在2005年公布的“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指数”百强排行榜上,马鞍山市综合排名第78位,其中城镇居民平均预期寿命列第6位,人居环境质量列第7位。 

  “我们坚信,发展好、环境好,才是真正的生活好。我们市环境保护的脚步会越走越坚实,我们走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之路会越来越宽广。”马鞍山市环境宣教中心主任韩宁会说。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