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舒城县科技特派员扎根基层显身手

   2008-05-27 舒城县科技局供稿
30
核心提示:近年来,舒城县51名科技特派员以“实体创业,服务农民”的模式,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

近年来,舒城县51名科技特派员以“实体创业,服务农民”的模式,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与广大农民朋友共同开展各种类型的创业致富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仅2007年,全县共实施科技项目31项,推广新技术、新产品150多项,引进新品种106个,成立龙头企业13家,安置农村劳动力2550人。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为促进该县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舒城县科技特派员纷纷与农业企业、产业基地、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个人创业在得到合理回报的同时,也达到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的目的。该县干汊河镇农技干部丁思年2005年创办谷瑞公司,并发起成立了干汊河镇无公害蔬菜产业协会。协会采用“协会+公司+农户”的订单生产模式,推动了蔬菜生产“四化”,即管理集约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商品化。经过两年的拓展,他们生产的广东菜心、芥兰、上海青等无公害蔬菜已进入合肥、南京、杭州、上海等地市场,有效地增加了菜农收入。科技特派员章廷生自筹资金为该县汤池镇常院村板栗注册了“望母寨”商标,并创办有机板栗工程协会,带动村民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板栗。目前,“望母寨”牌板栗已通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有机食品认证(OFDC)。协会有机板栗生态园建设项目在世界银行、国家扶贫办、民政部联合举办的“中国发展市场”975个项目评审中,获得第四名(一等奖),并获世界银行3万美元的无偿捐赠。

根据区域优势,选准主导产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转变,是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一大特色。该县畜牧兽医站技术干部朱贯泉承包百神庙生猪养殖场,经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已初具规模,累计出栏生猪6000余头,产值700多万元。他在养殖过程中运用的“外三元母猪繁育”、“断奶仔猪口服补液”等多项技术已在众多养猪户中广泛应用。该县舒茶“九.一六”茶场场长吴福广积极组织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创新,选育了茶树新品种舒茶早,每年出圃舒茶早良种苗1000万株,可推广舒茶早良种园2500亩。他研制出的“舒茶早芽”、“山坡兰香”等名优茶,带动了周边茶区的名优茶开发,新选育的茶树新品种“特香早”已被安排进行全国区试。

创建科技专家大院是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的又一特色。该县部分科技特派员围绕当地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选聘高校院所的专家教授作为高级顾问,在油茶、板栗、中药材、绿色蔬菜、农作物等产业建立了5个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直接转化高新技术成果,推动了当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发展壮大。该县经果林科技大院在安农大森林利用学院院长束庆龙等专家的指导下,开展了“油茶胚轴嫁接和高接换优技术研究”,组织“油茶良种选育和快繁技术”攻关,在全省首创了四个油茶新品种大别山1号、2号、3号、4号,为该县油茶的产业化开发做好了充足的技术准备。农作物良种科技专家大院聘请省农科院研究员姚自鸣为首席专家,建立了优质农作物种苗培育供应中心、新品种引进展示中心、百亩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基地、省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四大特色功能区,成功探索出极具地方特色的“猪—沼—菜”、 “猪—沼—稻”、 “猪—沼—渔”三种生态农业模式,年产无公害蔬菜22万公斤、畜禽肉类产量5万公斤、优质稻良种3万公斤。目前,这个大院已有19个蔬菜品种通过了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A级绿色食品认证,5.3万亩城郊区蔬菜基地通过了环境检测,被确定为安徽省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并成为合肥绿色蔬菜主要供应基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