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玻璃深加工、省玻璃新材料和省薄膜太阳能电池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蚌埠打造玻璃新材料和光伏高新技术产业;丰原集团“农作物秸秆生物转化制备燃料乙醇”项目获得科技部支撑计划支持2000多万元……近日,在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破茧而出之际,珠城涌动着创新的热潮。当前,全市上下正抢抓新机遇,企业强筋壮骨逐步成为科技创新主体,为全市自主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激活创新资源
蚌埠是老工业城市,包袱较重。创新能力和整体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尚有一定差距,但创新资源丰富,是除省城以外,部属科研院所最多的城市。全市现有各类高校10所,省部级科研院所7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17个及各类专业科技服务机构,基本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为有效激活和利用这些资源,借力发展,该市开展细致耐心工作,以情动人,使这些单位自觉投身到蚌埠经济建设中。部属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在高新区建成凯盛工业园,专业生产玻璃机械设备,并在东郊新建省玻璃新材料产业基地,计划投入30亿元,目前一期工程即将完工,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机械第一设计研究院,优惠为该市招商引资来的企业设计厂房和机械设备,为完善投资环境出力;电子四十、四十一所和兵器工业二一四所正与高新区合作建设电子产业园,四十所的汽车电子,四十一所的3G检测设备、消防电子和测量仪器,二一四所的专业电子器件都将进园进行产业化。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单位正加快与该市企业的合作。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兼并该市化工机械厂、建筑设计院,与华光集团合作攻关,改进浮法玻璃生产工艺,提升导电膜玻璃的生产规模和技术水平;二一四所与双环电子合作,研制国际先进的片式薄膜电阻;四十、四十一所把多项民品技术转让给中小企业生产;安徽科技学院与安徽省淮河种猪公司合作,改进发酵床养猪技术,突破该技术在淮河流域应用的技术瓶颈。
奠定创新基础
有着较强产业基础的蚌埠,通过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政策、整合创新资源,使该市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较快进展,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两年来,全市实施市级科技攻关项目133项,国家和省科技项目84项,获科技成果8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市级62项。普乐新能源自主研制的非晶硅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安徽淮河种业选育玉米、棉花新品种,全部通过国家审定;怀远乳泉石榴酒业的石榴籽油和石榴多酚萃取技术居国内领先。
专利申请量逐年提高。蚌埠玻璃工业设计研究院开发“太阳能光伏生产线”荣获第十二批中国企业新纪录重大创新奖第四名(与动车组、水立方、新一代运载火箭发动机并驾齐驱),打破国际玻璃巨头对该技术的垄断;天润化工的发明专利“制备聚丙烯酰胺的引发体系”获得“第十届中国专利奖”,成为我省惟一获奖项目。近两年全市专利申请量479件,其中发明专利115件,专利授权353件,去年上半年专利申请量比上年同期增长75%。
名牌产品数量直线上升。2007年以来,该市成功申报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6个、安徽名牌产品11个,实现中国名牌产品零的突破,国家免检产品达到8个,安徽名牌产品33个。金威滤清器公司“BB”牌滤清器是国内全行业唯一“中国名牌”产品。
支撑创新优势
潜龙在渊,厚积薄发。作为我省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和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蚌埠化工和玻璃早就遐迩闻名,而装备制造业规模也较大。该市正是依托这些龙头企业,聚集科技创新优势。
如今,全市科技型企业发展到30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44家,高新技术产品30项,以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初具规模。去年上半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
丰原集团通过自主创新,研发“清液发酵”和化学分离核心技术,组建我省第一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凭借其技术优势,迅速发展成为世界最大柠檬酸和国内最大燃料乙醇生产企业。全市50余家化工企业中,规模以上就达45家,形成柠檬酸、L-乳酸、燃料乙醇、聚丙烯酰胺等一批规模和技术水平处于国内外领先的优势产品。
蚌埠是我省玻璃及玻璃深加工产业基地,现有生产企业30多家,规模以上15家,产品涵盖工艺玻璃、信息显示材料、浮法玻璃等众多领域。华光玻璃集团借助自主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建立世界领先的浮法玻璃和信息显示材料生产线,从年产平板玻璃100万箱一跃成为全省唯一浮法玻璃及深加工、世界导电膜玻璃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信息显示材料生产基地。
加快创新步伐
面对国际国内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蚌埠市委书记陈启涛说:“我们要在国际环境变化中趋利避害,在国家政策调整中寻找机遇,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打造好创新平台,借鉴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经验、承接产业转移、利用科技成果、吸引外来投资,牢牢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
去年以来,该市围绕提高产业聚集和技术扩散能力,坚持以发展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载体,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去年11月7日,《蚌埠市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正式出台,标志着该市全面启动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市科技局、发改委、市经委和市财政局等部门,立即各就各位,搞好宏观指导,及时核准、备案自主创新建设项目等,蚌埠市随后立下“军令状”:重点抓好光伏、生物质、新材料、装备制造及零部件加工业、精细化工、电子信息等六大产业的自主创新,五年投入670亿元左右,力争上述产业的年产值达到1160亿元左右。
日前,省科协与蚌埠市政府就推进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举行工作会商讨论。力争经过3至5年的努力,最终将蚌埠科普资源服务中心打造成国内知名的科普资源服务商。双方共同建立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蚌埠分中心,承办光伏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三大新兴产业论坛,在蚌埠的重点企业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