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沈阳自动化所水下机器人突破万米深潜

   2016-09-12 辽宁省科技厅
40
核心提示:在刚刚结束的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中,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和参与研制的几件探海“神器”,为
  在刚刚结束的我国第一次综合性万米深渊科考中,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制和参与研制的几件探海“神器”,为我国实现深海装备挺进深渊、突破万米的梦想立下汗马功劳。这些深海装备在这次科考中的成功应用,表明我国已经开启了利用国产深海高技术手段和装备开展万米深渊科考的新纪元,万米深海已不再是我国海洋科技界的禁区。
  这次挺进深渊的几件“神器”,分别是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海斗”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和“海翼”号7000米水下滑翔机,以及沈阳自动化所参与研制的“天涯”号和“海角”号深渊着陆器,共3型、4台套自主研发的深海装备。
  从6月22日至8月12日,“海斗”号在我国首次万米深渊科考航次中,累计下潜7次,不断创造并刷新我国水下机器人最大下潜深度和作业深度的纪录,成为我国首台下潜深度超过万米并完成全海深深渊科考应用的水下机器人。
  7月12日,“海斗”号水下机器人以自主模式向深渊发起挑战,最大下潜深度8201米,创造了我国水下机器人新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
  7月23日,“海斗”号再次深渊深潜,顺利完成对指定深度的探测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9827米,距离万米深渊近在咫尺。
  7月27日,“海斗”号向着潜深超过万米的探测应用目标挺进,最大下潜深度10310米,成为我国首台叩开万米深渊大门的水下机器人,由此也翻开了我国利用水下机器人技术向万米以下深渊进军的历史。
  7月28日,“海斗”号没有停歇,一鼓作气,在进行技术升级确认和综合模拟测试后,冒着一系列非常规操作方式可能带来的风险,向着万米深渊坐底式探测应用目标发起冲击,最终成功实现马里亚纳海沟全海深坐底式探测52分钟,最大下潜深度10767米。
  同时,“海斗”号水下机器人成功获得了2条9000米级和2条万米级深渊垂直剖面的CTD(温度、盐度和深度)数据。这是我国获得的第一批万米温盐深剖面数据,为研究深渊水团特性的空间变化规律和深渊底层洋流结构,以及万米无人/载人潜水器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
  “海翼”号,是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面向深渊科考探测的试验样机。
  在本次科考中,“海翼”号下潜深度两次突破5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5751米,成为国内首台下潜深度超过5000米的水下滑翔机,创造了国内水下滑翔机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同时获得了8个有效周期的CTD数据以及水下滑翔机本体的状态数据,为我国大深度水下滑翔机的研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由中科院深海所和沈阳自动化所联合研制的两套7000米级深渊着陆器,即“天涯”号、“海角”号,成功在科考中得到了大密集度、长时间的深渊科考应用,并获取了深渊不同等级深度下的千余个大生物样品,包括钩虾、深渊专属的狮子鱼以及未知物种;采集获得了大深度的海底沉积物样本和万米级水样,并完成了9个站位的原位水体微生物收集工作。这些样品的获取,对于我国研究探索深渊物种的起源与演化、深渊地质构造及演变、深渊水体生态环境以及深渊微生物群落结构等重大科学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研究样本和素材。
  沈阳自动化所所长助理、水下机器人研究室主任李硕表示,“海斗”号水下机器人下潜深度两次突破万米并为我国首次成功获取超过万米的全海深原位温盐数据,以及深渊着陆器获取的大量深渊水体、沉积物和大生物样本,填补了我国长期以来无法获得超大深度特别是万米海底数据和样品的空白,将极大促进我国深海深渊技术装备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