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池州加速崛起

   2011-03-07 池州市科技局供稿
62
核心提示:2010年,池州市科技工作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为契机,以提

2010年,池州市科技工作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作为契机,以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突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不断优化创新环境

1、建立自主创新目标责任制。市政府将自主创新目标任务纳入县(市)区政府年度考核目标,分别与各县区、开发区签订2010年度自主创新目标任务责任书,进一步加强了各级政府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2、出台推进企业创新激励政策。在总结2009年系列政策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池州市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池州市推进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科技创新促进政策的规定》和《关于继续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进一步完善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环境。

3、兑现政策,表彰先进。为落实《池州市推进工业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市科技局会同市经委、市财政局及时制定了《池州市推进工业自主创新若干政策措施具体操作办法》。按政策规定,在8月初召开的全市推进自主创新大会上,兑现了奖励资金340万元,对2009年度全市自主创新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科技奖获得者进行了表彰奖励。按照《池州市专利资助与奖励办法》,兑现专利资助70多万元,激发了全市工业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了激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4、加强科技宣传与普及。利用池州科技工作网、政府信息公开网、《池州科技动态》等宣传科技创新好的做法和经验以及取得的成效。市科技局积极向省科技厅和市委、市政府报送信息,被评为“省科技系统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加强科普宣传,举办了2010年池州市暨贵池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周,开展了科普知识宣传、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技成果对接、科技专题讲座等活动,提高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培育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为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通过试点的示范,引导更多企业走创新发展之路,市科技局会同有关部门认真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2010年,6家企业被认定为池州市第二批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创新型试点企业;3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4家企业进入省“百企示范”企业,30家企业进入省“千企培育”企业;2家企业被列入省专利试点企业;8家企业被认定为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全市现有省、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4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民营科技企业93家。

2、扎实抓好20户自主创新企业培育扶持工作。市科技局与市工投公司认真总结2010年分层次推进工业企业自主创新经验,对全市30多家企业进行第一轮摸底,在充分征求各方意见后,提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20户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创新大会后,市科技局与市工投公司认真落实文件精神,筛选确定了20户企业名单,进行了深入调研,按实际情况提出了扶持意见,会同市经信委、银通担保公司帮助企业融资4700万元。

3、推进技术研发机构建设。为进一步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市科技局积极推进20多家企业按“四有”标准建设市级技术研发机构,帮助安徽天品堂生态农业公司和安徽艾可蓝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报建设省级工程技术中心,通过省科技厅批准。配合市经信委等部门争取4家企业建设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现有省、市级各类技术研发机构、博士工作站40家。

三、推进创新载体建设

1、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高新技术企业集聚,根据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市科技局把争取贵池工业园升级为省级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重点工作,协助贵池区全力推进。6月28日,省政府正式批准同意贵池工业园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了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零的突破。在省科技厅实施的“十百千行动”中,池州高新区被确定为省十大重点提升园区之一。下半年,协助东至县政府开展东至香隅化工园申报东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9月29日申报材料通过了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论证。

2、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经组织专家评审,省科技厅审查认定池州家用数控机床基地为2010年度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这是该市继“非金属矿物深加工及应用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后,第二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3、积极开展科技入园区行动。为提高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东至香隅化工产业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开展了科技政策、科技成果、科技人员、科技中介、科技平台、科技管理入园区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2010年,3个园区建设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博士工作站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2010池州市自主创新产学研对接会上共签订合作协议36个,其中,3个园区共有30个。2010年度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该市共有4项,3个园区各有1项。2010年选派的32名科技特派员中,3个园区占80%。3个园区还分别与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了研发基地和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四、加强产学研合作

1、举办“2010年池州市自主创新产学研对接会暨贵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2010年池州市自主创新产学研对接会暨贵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由省科技厅、市人民政府、贵池区政府联合主办,市科技局、区科技局承办。对接会上,市政府与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池州学院签订了市校科技创新全面合作协议;市内企业与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池州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化工学院等高校院所签订了合作项目36个;高校在会场进行了成果展示;部分企业与高校进行了技术难题对接。此次会议为解决该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促进高校院所的自主创新成果在池州市转化提供了渠道、搭建了平台。

2、积极组织企业参加产学研合作活动。3月份,该市安徽欧霖机电有限公司与16家企业(高校)共同组建了“安徽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战略联盟”。6月20日,组织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3家科技型企业参加徽商大会,展示了该市高新区概况、区域优势以及企业最新科技产品。7月初,组织了池州学院和12家企业参加了第二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学研对接会,提交企业技术难题30多个,企业与省内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12个。9月29-30日,组织开展安徽大学“教授、博士池州行”考察活动。11月2日,组织10余家重点企业参加2010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重点推介数控机床、智能仪表制造、光伏电子、节能环保、精细化工、生物制品等6大特色产业和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场签约项目2项。

3、认真落实2009年自主创新产学研对接会签约协议。2010年,通过加强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帮助签约双方解决合作中存在的困难,近20个合作项目已完成样品试制,部分合作项目,如来福高科股份有限公司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合作的 “γ-氨基丁酸生物法工业化生产” 等项目已进入产业化生产。

4、继续开展企业科技特派员选派工作。2010年,帮助18家企业与32名市内外科技人员成功对接,双方签订协议,开展科技攻关、解决技术难题。两年来,池州市共有65名科技特派员入驻38家科技型企业。

5、积极推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2010年全市共组建了4家生产力促进中心,分别是:池州市贵池区生产力促进中心、东至县生产力促进中心、池州市天然生物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池州生态肥料生产力促进中心。池州市已有6家生产力促进中心。

五、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通过组织关键技术、重点产品的科技攻关,加大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力度,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含量。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着力培育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子信息、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10年,全市获批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7项,省级重点新产品7项,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47.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3.9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9.1%和36.8%,增幅均居全省前列。

六、稳步推进农村科技创新

1、实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以建设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为契机,通过农村科技推广、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民技术培训,培育壮大一批区域特色经济产业,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在继续抓好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三个国家级试点县(区)工作的基础上,2010年青阳县又获批为新的国家级试点县,争取专项扶持资金280万元。

2、推动农业科技专家大院建设。申报了池州市碧山胜利综合养殖场“无公害湿地虾鳜生态养殖科技专家大院”为安徽省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专家大院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了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的结合,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当地形成一定的科技辐射。

3、推进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工作。创新科技服务机制,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在农村科技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2010年,东至县被批准为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县。该市全部县区都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基层创业行动试点工作。

4、组织申报国家和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提升池州市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组织6家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贵池区的“沼气工程在沿江江南生态农业应用技术集成志示范”项目获批。

5、大力开展农业科技培训。采取市县区联动的形式,先后在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区等地开展了特色农业技术培训,农业关键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等星火培训工作。据统计,2010年,举办了各类培训班35期,发放各类科技书籍2000本,努力使受训农民基本掌握1—2项适用技术,成为当地农业科技致富的带头人。

七、积极争取科技项目

市科技局始终把科技项目的凝练和争取作为全年工作重点,主动加强与国家、省科技部门的联系,深入重点企业调研筛选,举办项目申报培训班,严把材料审核关,推荐了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科技项目。2010年,共争取国家和省科技项目27个,争取资金1702万元,比2009年增长66.5%。其中国家级9项,分别为: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4项,国家星火计划4项,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1项。省级18项,分别是: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项目5项,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计划项目3项,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和科普项目各2项,长三角苏浙沪科技合作、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农业科技专家大院、科技特派员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软科学研究项目各1项。

八、积极开展科技成果鉴定和奖励工作

2010年,全市共有7项成果通过省市科技成果鉴定,其中安徽新农村生态肥料有限公司的“功能型养分复合体“FNC”颗粒肥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安徽省成德食品有限公司的“生物酶法优化传统豆干工艺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安徽九华金润铜业有限公司的“无铅易切削高强耐蚀硅磷黄铜”、安徽颐和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1兆瓦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开发与研制”、池州市秋浦特种水产开发有限公司的“斑鳜苗种规模化繁育与商品鱼标准化养殖技术”等5项成果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安徽中天化工有限公司的“双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新农村生态肥料有限公司的“功能型养分复合体颗粒肥研制与产业化开发”被评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九、认真配合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开展“一法一条例”检查

5月24日-27日,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在市、县科技部门陪同下先后实地考察了该市14家科技型企业、5家农业科技产业及8家社会事业单位,然后又分别听取了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各县区政府及开发区、站前区管委会的科技情况汇报,在此基础上,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形成了《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对该市近几年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明确的意见。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关于检查〈一法一条例〉实施情况报告的意见》,市政府对照意见积极进行整改落实,10月22日,形成了《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办理市人大常委会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执法检查意见的报告》,并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执法检查有力促进了科技法律法规在池州市的落实。

十、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工作

1、加大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力度。开展了“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周、保护知识产权巡旗、第四届中国专利周宣传等活动。首次在池州学院开展专利培训,将知识产权培训纳入党校教学内容,同时重点面向企业开展专利培训,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培训人数达610人次。

2、加强专利申请工作。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专利鼓励政策,及时兑现专利申请资助,帮助企业申请专利,提供检索,请专家指导,开展专利优势企业试点工作。2010年,全市专利申请量782件,由去年的全省第17位跃升至第11位,比上年同期增长309.4%,增幅位居全省第1位。

3、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全年开展专项执法活动6次,发现标注错误并及时纠正的商品7件,发现假冒专利并立案审查的商品5件,受理投诉专利侵权案2件。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保护知识产权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制定《池州市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方案》,开展执法活动。

十一、认真开展“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等编制工作

2010年3月份,市科技局成立了池州“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领导小组,明确了相关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启动规划起草工作。经多方征求意见后反复修改,12月底完成《池州市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初稿编制。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编制《池州市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编纂完成《池州市志·科技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