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安市舒城县以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为抓手,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围绕工业富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的工作思路,着力自主创新,扎实推进科技各项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工程示范县、首批全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县、全省知识产权强县示范县、全省专利工作十强县等荣誉。
1、创新机制,大力营造良好的自主创新环境。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努力构建科技创新的长效机制。在组织领导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将科技工作列入考核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并同经济工作一同部署,一同安排,帮助科技部门解决相关问题。在政策的贯彻落实上,构筑了科技工作的环境优势。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关于印发“国家技术创新工程安徽省试点工程舒城县实施方案”的通知》等一系列科技扶持政策。在科技投入机制上,全县初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农民投入为主体,社会融资为补充的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机制。企业科技投入逐年加大,全县科技型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分别占销售收入的5%以上。金融支持能力逐年增强,科技担保公司成立以来,已提供融资担保额40多亿元,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科技大户的发展。
2、科技引领,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一是在科技特派员和专家大院的发展上,遵循“自觉自愿,双向选择”以及将高校专家和龙头企业相结合的方式选聘科技特派员和发展专家大院。目前,全县已发展科技特派员67名,专家大院11个,其中省级大院3个、大院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个,市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2个;二是在利益共同体建立上,创建了龙头企业+科技特派员+基地+农户等多种形式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业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全县科技特派员组建经济实体的37个,形成利益共同体35个、形成龙头企业的5个、组建产业协会、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等19个,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700多项,流转土地2万多亩,建立科技示范园20个。三是在优惠政策的落实上,研究制定了《关于舒城县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实施意见》等文件,规定了事业单位派出的科技特派员实行“三保留、三保证、一倾斜”。“三保留”即保留编制,保留原职务,保留待遇;“三保证”即保证正常晋级、调资和职称评定;“一倾斜”即各级各类计划项目向创业行动倾斜。四是在金融支持上,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科技特派员的创业贷款贴息、技术开发补助等。县科技局还与邮政储蓄银行合作,共同出台了《金融支持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暂行办法》,为特派员开通了绿色贷款通道。五是在信息服务上,县科技局依托中科院合肥智能所为全县科技特派员和科技专家大院免费安装了智能信息机。六是在科技特派员工作向纵深发展上,全省最大的油茶良种培育基地——安徽德昌良种苗木有限公司牵头负责,成立了全市首家舒城县油茶产业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工作站。有助于进一步吸纳创新人才、实施联合攻关项目、突破关键性技术,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将为舒城乃至全市油茶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
3、扶优壮强,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深入企业调研,及时准确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和技术需求,引导和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一是创新型企业培育上,积极鼓励引导全县“十强”、“十佳”企业及科技型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等。2011年,该县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12件产品获得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产品。二是企业技术研究开发机构建立上,引导规模以上企业建立技术机构,做到场地、人员、资金“三落实”。德昌苗木与安徽农业大学共同组建了省级油茶良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填补了我省农业工程研发中心的空白,三乐童车成功申报了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十一五”以来,全县共发展高新技术企业10家,高新技术产品25件,民营科技企业29家,争取各类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633万元。
4、鼓励创新,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强县试点工程。该县是首批实施全省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之一。针对企业专利意识不强等情况,积极策划,创新举措,搭建专利服务平台,助推企业加大专利申请力度。一是在政策激励上,县政府于2010年重新修订出台了《舒城县专利申请资助及专利转化奖励办法》,一项发明专利资助申请费用3000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资助申请费用2000元,一项外观设计专利资助申请费用1000元,转化一项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县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二是在宣传培训上,该县每年以“4.2 6世界知识产权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通过分管副县长电视专访、悬挂横幅、设立宣传台、举办培训班、开展联合执法、开辟网站专栏等形式对知识产权政策法规进行宣传。三是在选点示范上,确定了10家企业和单位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对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全县培育省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市科技创新示范企业3家,县科技创新示范企业3家,并建立了专利联络员制度,重点乡镇、规模工业企业确定了专利联络员67名。四是在入企服务上,该县与合肥几家专利事务所签订了《专利代理服务合作协议》,邀请他们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进行摸底调查,上门服务。2011年,全县申报专利310件,授权163件,分别比2010年增长41.6%和101%。今年1-8月份,已申报专利299件,授权202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
5、强化凝练,在申报实施科技项目上求突破。近年来,该县紧盯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精心研究,认真遴选,取得较好成效。几年来,共争取上级科技项目32项,其中国家科技项目7项,省级科技项目25项,争取无偿资金1688万元。仅2011年,争取上级科技项目6项、资金500余万元。通过项目申报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推动了该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6、激发活力,建设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该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参与、多元投入,建立完善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一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近年来,通过与省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蔬菜、板栗、油茶、茶叶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聘请了11位专家教授为企业科技特派员,取得了一批科技成果,为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自2010年开始,该县与安徽大学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创新基地,安徽大学每年安排部分研究生来该县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课题开展为期一年的研究、实习。截止目前,已成功落实了三批实践活动,对该县经济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是建立科技中介服务平台。组建了舒城县生产力促进中心和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为全县中小企业提供科技信息、科技咨询、项目编制、融资担保、专利代理等服务;建立了“科技路路通”舒城工作站,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技术转移。三是建立科技孵化创业平台。由县科技局牵头,通过聚集社会资金,创建了科技创业园。创业园总规划用地面积13.3公顷,总投资达1亿元,总建筑面积13.60万m2,已竣工孵化厂房5万m2。创业园成功吸纳并孵化20多家中小企业,租用厂房5万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