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池州高新区多措并举助推企业科技创新

   2012-02-06 池州市科技局供稿
39
核心提示:安徽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2010年6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高新区成立以来,坚持高标定位

安徽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2010年6月经省政府正式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高新区成立以来,坚持高标定位,致力创新引领,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新区又好又快发展的头等大事,积极营造创新氛围,着力培育创新主体,加快建立创新机构,切实优化创新环境,努力促进一切创新要素向高新区集聚,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2011年,高新区预计实现工业总产值26.8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9亿元。目前,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0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家、市级研发机构15家、博士后工作站2家、高新技术产品21项,已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摇篮”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沃土”。

一、 坚持以政策引导为先,积极营造创新氛围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开展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年活动、加快推进池州高新区建设与发展的实施意见》、《池州高新区自主创新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力求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激励,广泛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向园区集聚,促进入园企业开展自主创新活动。二是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财政预算安排、设立专项基金、组建担保公司等途径,千方百计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资金保障。2011年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基金投入1500万元,今后随财力增长而逐年增加。三是充实人员力量,坚持通过上挂、下挂、聘用等形式,面向区内外广泛延揽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在高新区设立科技创新管理局,为高新区建设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坚持以产业发展为重,着力培育创新主体

在池州高新区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招商引资环节,严把项目落户的各个关口,重点承接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小、发展前景好的高新技术产业及项目,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集聚了四通光电、磊鑫电脑、白鹰集团、力成机械、腾虎科技、深装集团、艾可蓝节能环保等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将电子信息产业定位于高新区的“首位产业”,在项目落户、投资融资、企业用工等方面给予“首位支持”。

三、 坚持以平台建设为基础,努力提升创新能力

一是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通过典型带动、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鼓励和支持企业争创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安徽省柴油机尾气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2011年度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中心。此外,高新区还设立博士后工作站2个,外国留学生工作站1个。二是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政府的资源优势,积极引导入园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2011年促成安徽华速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建设了“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产学研基地”和“中国矿业大学电力工程学院外国留学生工作站”。高新区已有20多家企业30多个项目与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三是注重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坚持把科技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重要抓手,积极组织申报和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011年,高新区成功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4个,获得扶持资金500余万元。

四、 坚持以优质服务为本,切实优化创新环境

一是加强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为入孵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配套服务,同时,积极帮助安徽白鹰集团、安徽华速机器人公司等企业筹建相关专业科技孵化器,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科技人员来高新区创业。二是建立科技专员制度,在高新区所有科技型企业设立科技专员,专门负责企业的科技创新工作。三是加强创新管理培训,提高企业负责人和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管理水平。高新区内的企业已完成各类科技成果鉴定21项(其中省级4项),申报专利127项(其中发明专利20项)。四是鼓励引进创新人才,通过提供科研经费、奖励住房车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先后吸引了全国知名数控机床专家许祥泰、国防科工委专家胡建东、留美博士刘屹等来园区创新创业。吸引更多的科技人才和专业人才来高新区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