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80、101、880高速公路,英国M4高速公路……这些公路编码以及沿高速公路聚集的美国硅谷、英国M4走廊,都闻名世界。
如今,河北也开始建设这样一个沿高速公路布局的科研转化带。
日前获批的河北·京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以下简称“京南示范区”),所涵盖的创新聚集地,被G4(京港澳高速)、G45(大广高速)、G3(京台高速)三条高速公路串联起来,有望形成京南“硅谷”。
作为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京南示范区的创建对河北省有何重要意义?示范区将展示一张怎样的蓝图?河北省如何为示范区的创建“保驾护航”?
一、旨在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
10月14日,在科技部主持召开的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闻发布会上,省科技厅副厅长郭玉明介绍,与以往获批的科技园区、创新平台相比,京南示范区具有更强的政策集成性、改革探索性、创新引领性。它是与中关村自创区和天津自创区、自贸区相呼应的国家级战略性标志性创新平台。
对中关村而言,“自创区”这个国家级创新平台的搭建,为其发展带来了无法替代的政策创新效应。比如,非上市中小企业通过股份转让代办系统进行股权融资,扩大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范围等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大大激发了成果转化活力,推动了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成长。
从既有实践看,国家层面的示范区就相当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特区”,这对于需要以创新发展促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的河北省来说,恰逢其时。
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对三地的定位,河北定位之一是“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则需要通过更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来培育。
省科技厅厅长王志欣表示,现实是,河北被三地的“政策梯度差”束缚住了手脚。北京有中关村自创区,天津有自创区、自贸区。相比这些政策先行先试的“特区”,河北不仅平台“碎片化”,也没有具有诱惑力的政策对接,难言有承接成果转化的吸引力。
而京南示范区的创建,无疑将弥补这个“政策梯度差”。
在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创新发展司副司长张旭明确提到,京南示范区要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核心,充分发挥跨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探索承接京津创新要素外溢转移、与河北产业创新需求对接转化的新模式,力争在跨区域技术交易、人才引进、科技金融、财税支持等方面形成一批探索性政策,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
缩小三地差距,补齐河北短板,创建京南示范区这一国家层面的部署,正契合了河北的现实需求。
王志欣认为,河北省经济结构偏重,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加剧,京南示范区的创建是河北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创新型河北的战略之举,也是破解科技成果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痼疾,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的迫切要求。
而且,去年年底以来,国家相继推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方案》等“三部曲”,力促科技成果转化。
在此背景下审视,京南示范区要通过先行先试,为河北经济发展提供切实的动力支持。
二、“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模式加速形成
发布会上所描绘的京南示范区蓝图,引人遐想。
目前,示范区主要包括石家庄国家高新区、保定国家高新区、固安高新区、白洋淀科技城、亦庄·永清高新区、霸州开发区、长城汽车科技园、高碑店国际创新园、涿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和任丘开发区等10个园区,形成“一区十园”模式。
随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推进,示范区的范围还会随之不断扩大。在这样的基础构架之上,京南示范区将如何借鉴国际成功范例,确保其在河北省成功落地?
王志欣介绍,如今,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产业定位等都已明确。功能定位紧紧扣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以“京津研发、河北转化”为角色定位,将其打造为对接京津桥头堡,创新创业新地标。
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提到京南示范区的错位发展,王志欣对苏州的错位发展理念津津乐道,从地理位置上讲,河北与苏州的区位相似。苏州距上海很近,这既是优势也是劣势,是“大树底下好乘凉”,还是“大树底下寸草不生”?苏州凭借精准的错位发展定位,避免了“灯下黑”,实现了强势崛起。
此次,京南示范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角色定位,也在顶层设计上规避了京津两大科技高地可能产生的“虹吸效应”。
除了错位发展,河北还要用科技、生态的内容定位来优化产业结构。郭玉明介绍,京南示范区将以“科技要素、生态底板”的内容定位来指导产业定位,重点发展以大数据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大健康新医疗、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科技服务业等几大领域。
示范区建设的时间表已经明确,通过“一年有框架、两年有形象、三年有格局、五年大发展”,将京南示范区打造为创新要素聚集区、科技金融示范区、体制改革先行区、成果转化样板区。
到2020年,力争使“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模式基本形成,区域内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5%以上,培育一批十亿级创新型企业、百亿级产业集群、千亿级科技园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60%以上。
未来,京南示范区将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成为河北省创新发展的新引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示范样板。
三、创新制度机制探索已经开始
不久前,《国投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组建方案》获国家批复。
如今,这项为京南示范区“量身打造”的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正逐步得到落实。科技部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引导基金的2亿元,平台“合伙人”京津冀三地的1.5亿元、1.2亿元和1.3亿元均已到账,负责基金管理的第三方也已通过竞标确定。
省科技厅计财处负责同志介绍,这只是起步,按照计划,省、市、县三级3年内将设立规模30亿元的基金,重点用于对接国家基金、吸引金融资本、汇集社会投资。围绕京南示范区的建设,河北省已出台15条相关举措。
仅科技金融方面,除了科技成果转化创业投资基金,示范区还将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和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引导基金初始规模为5000万元,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进程。
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肠梗阻”,并非一个企业、一个园区所能解决,还要有赖于政府更好发挥作用。河北省将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在体制机制、建设模式、技术交易、人才引进、科技金融等方面展开全方位探索和引导,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值得关注的是,京南示范区的一些地方,已经开始了引入PPP模式进行积极探索。
京南示范区中的“一园”——固安高新区,自建园之初,便引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市场力量。华夏幸福不仅参与园区前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定位,而且全程参与园区招商运营、产业布局,积极搭建金融、人才、创业等产业促进平台。让市场发力,固安成功地由传统农业县蝶变为产业新城。
作为京南示范区的组成部分,固安模式的成功,将对PPP模式在整个示范区的复制和推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创新建设模式,河北省还将加强示范区人才引进。按照部署,河北省还启动实施了“3111”人才引进计划,即3年内引进100个带成果带技术带专利的创新团队、100名产业领军人才、100名创业导师,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
京南示范区规划的落地实施,仅仅意味着京津冀在基础架构上实现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可能,实现高效对接,还需要更具针对性的、及时准确的信息保障。对此,王志欣介绍,河北省目前正在着手创建一个科技成果信息交汇、发布与服务系统,以实现区域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站式公共服务全覆盖。
可以预料,随着示范区的创建,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新机制、新模式、新路子,为全国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经验参考和借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