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关中创新发展座谈会精神,努力把关中打造成全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策源地。陕西省科技厅围绕科产协同、要素协同、主体协同、园区协同、转化协同、军民协同、政策协同等七个方面内容,着力推进关中协同创新发展,增强关中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关中、陕北、陕南三大区域协调发展,奋力谱写追赶超越新篇章。
一是加强科技与产业协同。围绕产业部署创新。聚焦关中各市(区)重点产业,加强与有关厅局会商协调,发挥各类科技智库作用,系统凝练重点产业创新链和关键技术创新点,支持企业牵头,联合高校、院所协同攻关。围绕创新培育产业。加强科技攻关,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融合发展,加快培育新增长点。
二是加强资源要素协同。围绕关中各市(区)重点产业,按照横向全要素、纵向全链条方式协同配置创新资源。建设陕西科技云平台。加快在关中建立科技资源统筹分中心,发挥省市县三级统筹中心体系的承载、示范、展示、服务作用,推动关中协同创新。
三是加强创新主体协同。围绕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旱区农业等优势领域,整合关中地区企业、高校、院所创新资源,组建创新大平台,实施科技重大项目。支持关中企业依托高校建立“四主体一联合”新型研发平台。政府联合企业设立需求导向的研发基金。依托创新联盟设立“专利池”,推动专利成果以使用权许可方式在联盟内共享共用。
四是加强园区平台协同。组建关中高新区联盟,适时将西安自创区试点政策拓展至其它高新区,打造科技创新政策洼地。通过高新区托管、设立“飞地”园区、反向派驻科技特派员等方式,促进各高新区联动发展。实施研发平台提升工程,围绕创新全链条协同部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五是协同推进军民央地部省融合。支持西安试验区、自创区先行先试,突破军民、央地、部省创新资源融合制度性障碍,开展军口技术成果降密解密试点。推动关中地区军口(央属、部属)科研平台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建立军口(央属、部属)科研院所与地方高校“双导师制”联合培养研究生、推动三个融合协同创新发展2个“人才池”。
六是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深入落实促进成果转化“陕九条”,支持关中各市(区)协同建立成果转移转化平台、众包众筹平台,培育转移转化人才。持续深化企业内创、院所自创、高校众创等众创模式。构建开放需求众包、创新创业大赛与种子天使众筹三位一体的助推模式。
七是协同推进创新治理。建立省市科技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强化关中科技协同创新顶层设计,明确各市(区)科技创新功能定位和区域分工,就科技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加强统筹协调。探索创新资源开放共享利益分配、科技人才共享合作等机制,加速区域内知识流动、资源共享和技术转移。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陕西省科技厅围绕关中各市(区)确定的重点产业,部署各类科技计划3136项,安排经费超10亿元,集中攻克了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关中共获国家科技奖162项,占陕西全省获奖总数的98.8%,占国家授奖总数的十分之一。关中共有国家高新区5家、省级高新区6家。2015年,关中5个国家高新区实现生产总值3982亿元,占陕西全省比重22%。关中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716.2亿元,占陕西全省比重99.2%。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