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上海建设杨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实施意见发布

   2016-11-02 上海市科委
39
核心提示: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
  近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市政府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杨浦区区长谢坚钢介绍了杨浦区全面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整体目标、改革措施和重点项目,市发改委副主任阮青、市科委秘书长林旭伟、杨浦区副区长丁欢欢出席发布会,并一同回答了记者提问。
  今年5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6]35号),确定杨浦为全国首批17个区域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之一。按照国家发改委工作部署,上海市迅速启动杨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市、区联手共同开展《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2016年10月10日,上海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建设杨浦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
  《实施意见》提出杨浦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三阶段目标:要力争通过3-5年系统推进杨浦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集聚资本、人才、技术、政策等优势资源,探索形成区域性的创业创新制度体系和经验;到2018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的杨浦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营造更有效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创业创新生态环境,发展壮大一批在新兴产业领域具有领军作用的创新型企业,为培育发展新动能提供支撑;到2020年,在政府管理服务创新、创新资源市场配置、公共服务平台构架、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方面形成制度体系和经验,引领辐射长三角区域的创业创新发展,创业创新走在全国前列。最终,要在杨浦率先建成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万众创新示范区。
  《实施意见》确定杨浦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六项主要任务:全面深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和政府服务事项改革,构建专业化、网络化服务体系;全面落实“双创”政策措施,在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人才流动、加强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等方面,突破一批制约创业创新的制度瓶颈,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创业投资基金,支持规范设立和发展“双创”引导基金,支持市场主体建立各类创业创新投资基金;不断完善创业创新生态,构建涵盖投融资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知识产权服务、科技咨询、财税服务和法律服务等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产业链;加大“双创”文化建设力度,着力培育“双创”精神,努力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构筑创新载体建设新格局,推进科技创新与城市更新不断融合,形成杨浦区域内“西部核心区+中部提升区+东部战略区”的创业创新空间发展格局。
  《实施意见》以改革创新思维推动全方位、多领域的改革,聚焦“双创”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性问题,重点推出七个方面的主要改革举措,包括:建立符合创业创新规律的政府服务模式;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实施激发市场创新活力的收益分配制度;支持各类专注于创新型企业投融资机构集聚发展;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立积极灵活的创新人才发展制度;推动协同创新和开放共享。
  《实施意见》还提出杨浦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重点工程,主要包括:打造一批技术转化平台,包括推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上海高校技术市场)发展,推动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合作成立MIT-CBA中国研究院等;建设一批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北斗位置示范服务平台、太赫兹波谱与影像技术产业化平台、基于微谱分析技术的食品质量控制与安全性评价服务平台、超高压及特种线缆技术创新服务平台、TI智能制造(机器人)联合实验平台等;推动一批创新中心和创新研究院,加快推进国家北斗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兴奋剂检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信用大数据联合实验室、复旦大学全球创新中心、上海类脑智能研究院、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等项目建设;规划建设一批开放便捷的创业创新街区,包括重点打造五角场、长阳路和环上海理工大学创业创新街区,建造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多元开放、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等;完善一批创业创新服务配套设施,包括统筹规划建设更多的创业创新路网,加快智慧城区建设,构建具备国际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特质与创业创新功能融合的公共开放空间等。
  未来杨浦区将按照市政府《实施意见》的要求,继续坚持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联动”和学城、产城、创城“三城融合”的发展理念,继续发挥区域内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各项改革措施与政策落地,实施一批重点工程,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与环境,进一步激发“双创”内生动力,加快实现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目标任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