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科技园建设,按照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对大学科技园建设的要求和部署,出台了专门支持大学科技园建设的指导意见,采取有力措施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截止2016年10月,建成大学科技园12家(国家级5家、省级7家),正在申报建设5家,形成了国家、省市和高校自办的多层次园区体系,在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支撑区域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推进大学科技园服务体系建设,孵化转化成效明显。引导大学科技园孵化服务与市场机制接轨,构建中小企业孵化支撑体系,打造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平台、社会服务和融资平台、人才培养平台等一批高端服务平台,提升自身的持续创新孵化能力。截止目前,我省大学科技园孵化场地面积超过24万平方米,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超过70个,入园企业近1000家,申请专利近400项,转化科技成果465项,承担国家级、省级项目达148项。2015年,园区内企业营业总收入118289万元,上缴税金总额6393(万元)。
二是坚持与“双创”相结合,大力促进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我省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各类平台优势,整合学校、政府及社会各类资源,大力建设和发展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众创空间),积极支持和服务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大学生创业。截止2015年底,我省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共18个,其中包括四川大学、电子科大等9家众创空间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体系; 2016年,四川大学作为中国西部唯一一家高校入选国家首批双创示范基地,通过学生实习、就业、主题沙龙等活动,构建大学生创业支撑体系,建立健全双创支撑服务体系,大力促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发展。
三是积极探索大学科技园运营管理新模式,支撑区域经济建设。2012年以来,我省大学科技园充分利用大学的知识、科技和人才等智力资源,借助政府和园区的行政资源,共建创新创业聚集合作平台,探索形成了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与泸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攀枝花大学科技园与攀枝花钒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西南交大科技园与成都金牛区、西南科技大学科技园挂牌四川省军民融合研究院以及川大、西交大、电子科大、香港城市大学等四所大学科技园与成都市双流区共建科技产业园等合作新模式,培育了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载体,助推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