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安徽工业大学(马鞍山)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成效初显

   2014-03-20 马鞍山市科技局 供稿
30
核心提示:自马鞍山市政府与安徽工业大学共同签订《关于共建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

自马鞍山市政府与安徽工业大学共同签订《关于共建马鞍山安徽工业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研院”)协议》以来,市校双方创新思路,密切配合,围绕全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充分发挥高校科技、教育、人才优势以及地方产业、资金优势,着力加快“工研院”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创新管理和运行机制,首创省内研究院新模式。在机构性质上,“工研院”为独立企业法人注册的股份制企业,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和安工大资产运营公司分别代表市校双方各占50%股份。在管理体制上,“工研院”采取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双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组成;双方同时成立建设管理委员会,分别指派相关人员担任委员会成员,负责“工研院”的日常运行。在运行机制上,“工研院”围绕人才引进、仪器设备购置、创办科技型企业、项目管理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对内实行企业化管理,对外遵循市场化原则,努力实现“工研院”、企业、政府三方共赢。

二是强化政策、资金和项目支持,为“工研院”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市政府先期为“工研院”免费提供500平方米研发和办公场地,后期根据项目情况不断扩大;分三年向“工研院”投入800万元,用于“工研院”前期建设及运行经费;对于“工研院”(含参股、控股企业)在马鞍山市范围内开展的各类科技项目、成果转化项目,市政府优先安排立项,优先安排经费;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和项目支持。截止目前,“工研院”共争取市科技项目7项(150万元)、自主创新试点省项目1项(200万元)、省教育厅“高校共性技术研究院项目”(160万元)等。

三是着力搭建专业研发平台,攻克行业共性技术。“工研院”结合马鞍山市产业发展需求和安徽工业大学的学科优势,在冶金新技术、资源和能源高效利用、机电工程、新材料等领域开展基础性、系统性、集成性研究和技术创新。截止目前,已经建立了资源高效利用、工业机器人、现代表面工程、电能质量和应用电子、能源环境5个研究所和工业设计研究中心,开展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申请专利20多项,正在申请建立“马鞍山市过程工业强化传热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

四是广泛开展技术合作,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工研院”在电子应用方向,和马钢公司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就马钢三铁高炉冷却壁水温差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开展研发;在机器人方向,和南通通用机械、马鞍山立白公司签订了工业机器人技术服务合同;在工业设计方向,和马鞍山市瑞华电气签订了“立体雕塑的研究开发”合同,和马钢和菱签订了“包装教学实践基地及展示区产学研技术开发”合同,和马鞍山成宏机械签订了“立式加工中心的研究开发”合同等,合同总额200余万元,服务市内外科技型中小企业20多家。

五是加强人才引进,增强研究院发展后劲。根据市校共建协议,“工研院”一方面享受马鞍山市《关于加强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制定了内部人才引进办法。截止目前,“工研院”除安工大在职人员24人外(其中博士学位11人,高级职称14人);还引进市外专业技术人才6人(其中硕士学位以上3人,高级职称3人)。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