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打造产业集群 实现跨越发展

   2015-12-21 铜陵市科技局 供稿
29
核心提示:1999年8月,原国家科委火炬中心正式批准设立国家火炬计划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基地,这也是安徽省第一个国家级

1999年8月,原国家科委火炬中心正式批准设立国家火炬计划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基地,这也是安徽省第一个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产业基地位于国家级铜陵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规划总面积4平方公里,其中一期建设1.5平方公里,二期建设2.5平方公里。

基地成立以来,先后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十一五”国家863计划铜陵电子材料成果产业化基地,被信息产业部首批授予国家(铜陵)电子信息产业园,被科技部火炬中心列为全国首批50家产业集群试点之一,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列为国家专利产业化(铜陵铜深加工)试点基地,被安徽省授予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成为安徽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861”行动计划中重点建设的8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2010年1月,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家认定的77个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

这一块块金光闪闪的招牌见证了铜陵电子材料产业基地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铜陵市电子材料产业集聚发展的铿锵步伐。
十年磨一剑,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基地保持年均25%的高速增长,基本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特色鲜明、初具规模的电子基础材料及新型元件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产业规模、产品门类、技术档次以及行业、区域影响力等方面,均位于国内同行业的前列。截至目前,产业基地内企业总数已超过400家, 2014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484亿元,较上年增长13%;实现工业增加值118亿元,较上年增长15%;出口创汇3.2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从业人员17000余人,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6300多人,占从业人员比例超过35%,远高于全市其它行业人员比例。基地内规模以上企业76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上市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8家(其中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电子材料产业基地为创新载体,不断集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培育创新平台,引进科技成果和科技人才,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电子材料产业,使电子材料产业在薄弱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成为铜陵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

近年来,基地发展主要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一是深化改革措施,管理机制不断健全。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和考核体系,加强对产业基地的管理,成立了市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并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同时,市政府强化基地建设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制。设立铜陵市国家电子材料产业基地管理办公室,承担产业基地规划、建设、管理等具体工作,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基地运行管理机制。

二是集群效应凸显,产业呈现集聚发展。基地主导产业特色鲜明,拥有六大电子材料产业链,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材料产业链集聚。分别是铜基电子新材料产业链、电工薄膜及电容器产业链、晶体及新型元件产业链、光电子材料及半导体照明产业链、电子整机及配套软件产业链、半导体电子封装设备及模具产业链。集聚了蓝盾光电子、精达集团、丰山三佳、晶赛电子、铜新电器等一批在电子材料领域居领先地位的骨干企业。

三是依托协同创新,竞争能力不断增强。围绕重点发展的六大产业领域,以骨干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了铜基电子材料、新型电子元器件、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重大科技专项,解决产业链中的薄弱环节,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同时,积极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以项目实施带动产业发展和技术升级,提升整个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四是培育创新平台,创新体系不断完善。目前,基地已基本建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平台、科技企业创新孵化平台、面向电子材料产业集聚的试验检测服务平台、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共用平台以及专业研发平台等较为完善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基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家,省级实验室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省级院士工作站2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家。与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院、省科技厅共建中科院皖江新兴产业发展技术中心。通过不断拓宽招才引智、招鸾引凤的渠道,加强自身活血与造血能力,提升整个基地电子材料产业的创新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服务基地集聚发展。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