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宁波象山县攻克一世界性难题 “出海即死”的银鲳人工养殖获得成功

   2016-12-15 宁波市科技局
30
核心提示:“出海即死”的银鲳竟然在人工养殖池内成群结队地转圈巡游,时而跳上挂料台吃食……近日,在黄避岙乡象山港
  “出海即死”的银鲳竟然在人工养殖池内成群结队地转圈巡游,时而跳上挂料台吃食……近日,在黄避岙乡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里,4200余条银鲳已被成功养活,银鲳不能人工养殖的这一世界性难题就此攻克。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及海洋环境逐年恶化,野生银鲳资源迅速衰退。为了拯救这一“舌尖上的美味”,人工养殖银鲳被提上了日程,2014年5月,象山县开始了银鲳人工养殖的探索之路。
  “第一年我们养殖4000多条野生银鲳鱼苗,由于受病害影响,最后只存活了200多条。”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徐芳君说。据悉,“白点病”“美人鱼发光杆菌”等病害问题是加剧银鲳人工养殖难度的一大因素。2015年,科研人员致力于病害防控技术的研究,通过确定病原、药敏试验、控制药物剂量等,终于找到了适合银鲳病害防控的关键技术。2016年,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根据往年的经验,提前做好病害防控,控制药物使用计量,最终,4200余条银鲳被成功养活。
  银鲳因为天生小嘴,加上独有的“食道侧囊”结构,一次进食量非常小,对食物也非常挑剔,普通喂食并不可行,这也是银鲳难养的另一原因。通过反复观察研究,科研人员发现,富含海蜇、马鲛鱼、免疫多糖等多种成分的饵料,似乎能够满足这些小鱼独特的进食方式。除此之外,银鲳对摄食环境也极其敏感,“我们在灯下面挂有一个泡沫箱,保证有光源,但是不强烈,这样银鲳就不会受到应激反应,同时减弱晚上的灯光亮度,确保银鲳可以24小时都能正常摄食,保证其生长速度。”徐芳君介绍说。现在,生活在养殖场里的银鲳平均体重达到125克,最大的有250克左右。
  目前,象山县已经形成了银鲳室内化工厂养殖模式,实现了银鲳人工养殖大批量成活,银鲳的亲本驯养、育苗繁育、病害防控等问题也在逐步完善中,但要实现银鲳产业化养殖还需要攻克“富养”到“穷养”关。据了解,银鲳的市场价为每公斤140-160元,而饲养饵料的成本达每公斤240元左右,这样高价的养殖成本很难让人工养殖的银鲳“游”上寻常百姓的日常餐桌。“接下来,我们要从饵料着手,把养殖成本降下来,同时探索池塘养殖、网箱养殖等不同的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争取再过两年左右,让老百姓吃到养出来的银鲳。”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徐万士表示。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