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宁国市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2016-06-24 宁国市科技局供稿
41
核心提示:近年来,宁国市科技局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以“创新主体、产学研一体、

近年来,宁国市科技局按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以“创新主体、产学研一体、创新服务载体”三体为主要抓手,先行先试,大力推进宁国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围绕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技术创新体系初步形成,连续8次入选“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顺利通过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工作验收,2016年5月5日,成功获批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一、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情况

截止到目前,宁国市有效期内高企数达到68家,占规上企业的(312家)21.8%,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以上创新型(试点)企业17家,备案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另有1家省级院士工作站在组建中,建成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1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3家,拥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1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12.97件,大大超过全省平均水平(5.56件)。2015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5.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4.17%。

二、强化基地建设,带动产业经济的发展

宁国市目前成功争创国家火炬计划宁国橡塑密封件特色产业基地、省级宁国耐磨铸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省级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系和支持下,三大基地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国家火炬宁国橡塑密封件特色产业基地,截止到2015年底,共有企业数178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1家,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数2家,提供就业岗位21000个,工业总产值达202亿元,上交税额7.7亿元。申请专利580件,授权专利278件。

安徽省宁国基础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截止到2015年底,共有企业数75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1家,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工业总产值达37.5亿元,上交税额1亿多元。申请专利168件,授权专利175件。

安徽省宁国耐磨铸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截止到2015年底,共有企业数83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6家,提供就业岗位13000个,工业总产值达47.5亿元,上交税额13.3亿元。申请专利286件,授权专利161件。

三、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宁国,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

为促进宁国市首位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根据《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的意见》和《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来皖创新创业的实施细则(试行)》文件精神,2014年宁国市成功引进了复旦大学彭慧胜(基于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现状可拉伸超级电容)创新团队,争取省扶持资金1000万元。项目研发进度超前,已初步形成销售,对我市电容器行业的转型升级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为进一步加快优势产业的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宁国市积极与省外多个高层次科技团队进行对接。截止到目前,宁国市已与13个团队进行对接,目前已落户8家, 5家正在洽谈中,宁国市正积极组织新落户的5家团队申报省补助资金支持项目,申报金额 4200万元,我市配套资金已先行到位。同时,支持和鼓励企业、团队参加全国创新创业大赛,营造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

四、强化政策扶持,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

为推进宁国市科技创新的工作,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驱动作用。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宁国市科技进步奖励办法》《宁国市专利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由《宁国市专利资助办法》修改形成),以及《宁国市自主创新试验区奖励办法》等政策。

围绕“1+6+2”政策体系,2016年5月份修订出台了《宁国市2016科技创新奖励扶持政策》,突出对企业研发投入进行支持,支持力度大,对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实现产品转型升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截止到目前,宁国市共获得省“1+8”政策补助资金4027.01万元,其中研发设备仪器补助2222.21万元,中鼎减震重点新产品研发后补助100万元,中鼎密封件省重点实验室补助200万元及国家级研发机构设立和考核补助100万元,上海复旦大学彭慧胜高层次人才团队来宁创新创业补助资金1000万元,省科技重大专项400万元,林苑公司国家农转项目补助资金4.8万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