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提升城市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滁州市坚持科学发展,努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助力全市供给侧改革。
一、大力开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一)大力培育发展创新型企业。坚持政策引领、发挥市场导向,完善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依托安康、天康、蓝德、安徽猎豹、扬子空调、鲲鹏装备、全柴动力等一批大中型创新骨干企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改进,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带动全市配套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对发展势态好、引领作用强、创新意识高的企业由市科技局认定为安徽省民营科技企业,今年新认定35家民营科技企业。
(二)加强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围绕汽车机械、家电信息、高端装备、新型化工、硅基材料、农产品深加工等优势产业,鼓励企业建立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建立研发平台。今年从市科技项目经费中列支专项经费,采取后补助的方式支持企业新建研发机构。新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家。明光浩淼消防公司成功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
(三)健全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以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培育认定为抓手,加大政府引导和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科技人才队伍。依托各类科技项目、产业项目和重大工程,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结合,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团队。成功引进南大光电和中益新材料两个人才团队,争取省、市级资金3000多万元。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人才团队项目,今年共申报了3家,已进入实审1家。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市财政统筹设立自主创新专项资金,采取合同管理、绩效挂钩、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扶持方式,引导带动企业、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对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购置研发仪器设备、承担重大科技项目;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高层次省(境)外科技团队来滁创新创业;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共用等方面予以后补助支持。积极帮助企业享受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和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等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减轻企业研发投入。2016年为企业争取省级资金2000余万元,市财政配套支持1400多万元。
二、进一步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直接植入成熟孵化模式建设创新创业平台。针对我市智能家电、汽车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基础好,产业链条完备的实际,积极引进一线城市水平高、影响大、品牌好的知名专业服务机构来我市建设孵化平台。目前,北京清华大学“启迪之星”科技企业孵化有限公司已于我市正式确定合作协议,依托市科创服务中心建设“启迪之星(滁州)孵化基地”,采取“孵化器+科技金融+创新产业基地”三轮驱动的成熟模式,引商、引智、引资,推动我市科技自主创新。
(二)立足在滁高校打造创新创业平台。市科技局与滁州学院合作,高标准建设“萤火虫创孵梦工厂”,打造众创空间品牌。通过滁州学院利用学校科技资源、实验室资源和市创业服务中心场地、科技咨询、法律服务资源等,为高校大学生孵化创业团队。采取“学生创新+学校引导+政府扶持”的模式,服务我市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
(三)激活本地资源自建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安徽云伙计公司建设“天地汇”电商创业孵化器,紧紧围绕我市优势特色的农产品以及日益壮大的青年电商创业群体,利用天使基金入股融资,采取“农产品供应链+青年网商创业+金融资本加速器”的方式,专业定位网商孵化器和专业服务于滁州市本地特色农产品供应链。
(四)加速建设创新创业孵化体系。加大现有孵化器升级改造力度,鼓励与天使基金、创投基金合作,形成“投资+孵化”模式的新型孵化器。围绕企业“种子期—初创期—高成长期”需求,以企业孵化为核心,以孵化器为基础,对接加速器、产业园,打造“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链条。对符合条件孵化基地,按照三年孵化期内的实际孵化企业户数给予每户每年3000元补贴。对当年新认定的市级、省级、国家级孵化器以及众创空间,给予2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建设补助,认定级别晋升的按各级补助标准级差追加补足。按照场地面积、服务能力和孵化绩效等情况,给予众创空间、科技孵化器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分档绩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