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科技水平已是一个国家、地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去年底,宣城市委市政府确定了“11331”发展思路,明确提出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的三大路径之一。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加快形成具有宣城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力争主要科技指标在全省争先进位,努力到2020年争创成为全省8个国家创新型城市之一。
一、抓改革。推动科技创新,根本动力在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我们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改革为动力,靠改革来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多地以市场为导向选择科技创新路线。比如对政府安排的科技应用和研发经费,一定要做到资金跟着项目走,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监督,真正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同时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善于借鉴别人经验,在科技创新探索过程中避免弯路。特别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我们能市场化的绝对不采取行政的手段。要相信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能够发挥市场作用的一定要发挥市场作用。这也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很重要的一条经验。
二、抓主体。企业直接参与市场竞争,对新技术、新产品最为敏感,应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宣城以中小企业为主,其中也不乏一批成长性好、具有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要放大这种示范效应,引导企业把创新作为生命力,强化创新主体意识,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为此,宣城将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和食品医药产业等重点,建设100户“智慧企业”、8户“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和2个“智慧园区”,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的研发机构,促进技术向企业流动、资金向企业倾斜、人才向企业集聚。
三、抓平台。要加快科技园区平台建设。大力推动科技入园入企,引导人才、资金、技术等各类要素向园区集聚。当前,要积极推进市开发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健全开发区的产业集群功能,编制相关规划,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引进力度,着力打造若干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产业集群。要加快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专利代理、创业风险投资机构、信息与咨询公司、技术开发交易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着力提升我市科技服务业的规模和水平。要加快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充分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好做法,在更好地发挥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的研发能力和人才优势的同时,加快开发合工大宣城校区的产学研能力,力争把合工大的研发成果尽可能地在宣城实现转化。同时,积极鼓励、引导行业骨干企业联合全国各地高校院所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共建研发平台、形成以项目为纽带、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
四、抓人才。人是科技创新最关键的因素。有时往往引进一批人才,就能盘活一个企业,甚至撬动一个产业。当前,要广辟渠道引人才,认真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通过短期聘任、技术合作、科技融资、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高新技术企业等科技人才聚集地,重点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和高层次科技团队来宣城创业发展,以一流人才带动一流团队、提升一流学科、发展一流产业。要因地制宜育人才,充分发挥合工大宣城校区、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院校和职教学校作用,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加强校企合作,加大急需研发人才和紧缺技术、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要不拘一格用人才,转变传统的用人观念, 实行柔性引才机制,吸引一批“候鸟专家”、“飞行博士”。对学科和技术领军人才、拔尖人才,要舍得成本,给予特殊政策,真正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五、抓融合。实现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要坚持面向全市大局,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集中力量,集成资源,协同创新,为加快发展提供强力支撑。任何产业都需要科技的支撑。比如,宣城是农业大市,农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到了更加依靠科技实现持续稳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要大力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服务和推广,健全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绿色农业,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