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分散奖补为集中奖补,变事后奖补为事前事中资金支持,变无偿奖补为有偿奖补……合肥市扶持产业发展新政近日出台,新政规定,该市从今年起将改变产业奖补小额滞后的旧有模式,让“拨款变投资,资金变基金”。
症结一:奖补资金小额分散
新政对策:设立专项基金并明确比例“奖励三万五万很难起到激励效果,不能撒胡椒面,要收缩战线,集中使用。”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韩冰在发布会上直言,原有产业扶持政策资金使用分散,小额奖补居多,对主导产业突出不够。
对此,合肥市今年首设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和天使投资基金。前者奖补对象主要为优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支持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产业,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新引进项目,按照固定资产计划投资额的5%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后者重点支持科技含量高的种子期、初创期的科技型企业。对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重大项目,并在本地产业化的,给予最高500万元资金支持。新政明确,基金在奖补政策中投入占比不低于50%。
症结二:事后奖补投入滞后
新政对策:新增“借转补”等方式以往合肥市产业扶持资金90%以上为“输血”式的事后奖补,在企业最需要资金的事前、事中阶段资金缺位。对此,合肥市今年将大幅压缩事后奖补投入占比,将其控制在20%以内。
此外将新增“事先设定绩效目标、合同管理、先预拨专项资金、绩效考核后再全部或部分转作补助”的“借转补”财政资金投入方式,投入占比不高于30%。
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数字出版、电子图书报刊、网络视频、网络游戏、数字音乐、移动多媒体等数字内容产业项目,按项目计划投资额的20%以内给予“借转补”资金支持。
症结三:无偿直补有悖市场
新政对策:有偿投入,市场化运作韩冰指出,以往合肥市产业扶持方式单一,主要为无偿奖补,并且资金大多直补企业,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容易滋生权力寻租。
对此新政规定,除保留20%以下的事后奖补资金继续实行无偿投入外,将主要采取有偿投入的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设立风险补偿、集合信托、保费补贴等形式多样的财政金融产品,多渠道增加产业投入,实现财政资金循环利用。
“政策调整后,政府将更多地侧重于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韩冰说。
新政亮点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或试点企业,给予20万元一次性奖励。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专利金奖的企业,奖励创新团队50万元。
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演艺广场、民办博物馆、展览馆等建设。鼓励利用老厂房、老建筑、城市旧民居等资源改建成各类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对建筑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有完整规划设计并投入使用的园区,给予50万元一次性奖励。(康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