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开始聚合人才和创新资源,大批金融项目纷纷涌入滨湖新区国际金融后台,蜀山电商园浓缩了电子商务产业和新兴服务业的精华……合肥正不断通过自身改革创新,给这座古老而又年轻、传统而又现代的城市注入活力和生机。那么,合肥这种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是如何形成的?
答案:人才。一个城市实施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人才是根本。对于合肥而言,一方面要引进、留住高端人才,一方面要让干部充满激情和干劲。据悉,合肥正在积极打造“人才特区”,推出“人才特区”政策意见、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办法等。值得一提的是,仅2013年一年,该市高校院所和企业便获得国家奖项12个,为历年最多。
基础科研实力居全国第三
高校、科研院所林立,这些“高大上”的场所不但为合肥增添了亮丽的现代品质,也为这座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构成了合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创新实践的强大内驱力。
据合肥市科技局副局长陈伟介绍,英国《自然》杂志连续两年将合肥基础科研实力排在全国第三,仅次于北京、上海。 “主要原因是科技示范作用。以新能源汽车为例,自从合肥实施‘首台首套’示范政策,现已聚集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30多家。目前,合肥已诞生全国首条纯电动车公交线路,纯电动汽车数量居全国首位,并远销海外市场。 ”与此同时,合肥还修订了科技奖励办法,突出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应用导向;并引入30多家高端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13家科技金融服务机构,让科技与金融相互融合。
中科大先研院将成“江淮硅谷”
提到引进人才,最需要关注的是位于合肥高新区的中科大先研院。用陈伟的话说,在扫清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障碍上,有着“江淮硅谷”之称的中科大先研院提供了一个样板,一举解决了“人才定向培养”“成果转化处置”两大难题。 “先研院将手里的成果授权创业的公司或企业使用,实验室承担科研风险,公司、企业则承担市场风险,各管一头。 ”
截至目前,中科大先研院已与英特尔、微软、阿里巴巴等共建了28个研发平台,孵化了48家科技型企业。 400名工程硕士也纷纷入驻,为这个孵化平台“加速”。下一步,合肥将纵深推进新一轮科技体制改革,强化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进一步完善科技投入体制、产学研合作体制和成果转化体制。
“创业干部”带领长丰县脱贫
一个地方有没有生机和活力,某种意义上,首先要看干部队伍有没有激情和干劲。在2012年的春天长丰人集体做了一个漂亮动作——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远远甩在身后。而这便是合肥通过发展提供平台,激发干部的热情干事的“缩影”——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
合肥率先在全省把救助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以工业化、城镇化的理念深入推进长丰扶贫开发工作。随着新一轮“效能革命”的实施,长丰县不但摘掉了国家级贫困县“帽子”,还在向“全国百强县”进军。去年3月份,该县实施了“倒逼问责制”,依托电子监察系统平台,对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和企业反映的问题,实行电子监察、红灯预警、超时问责,把目标任务分解到部门、具体到项目、量化到个人、固定到时间,着力解决服务企业和群众中存在的“中梗阻”现象。完不成工作的,严格问责;提前完成或完成质量好的,将被“嘉奖”。至此,一些踏实肯干的干部陆续走上了乡镇和县直部门的领导岗位。
招商引资成干部重要技能
为了提高广大干部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2011年,合肥启动百名县处级干部招商工作,将干部推向经济工作主战场。随着时间的推移,招商引资工作已渐渐成为合肥市各级干部的一项重要技能。
肥西县副县长胡光喜为了见TCL负责人,硬是在其门口蹲守到凌晨1点。最终,胡光喜的诚意打动了TCL。目前,位于肥西县的TCL家电(合肥)产业园项目正在紧张建设中。项目建成后,TCL将把冰箱、洗衣机研发、制造全部“打包”搬迁到合肥。有了TCL、惠而浦等在建项目的支撑,合肥未来或将一举成为全球最大最强的家电生产基地。(姜志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