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哈尔滨加快创新驱动从“制造”转向“智造”

   2017-01-22 黑龙江省科技厅
29
核心提示:作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近年来哈尔滨把创新驱动当作经济转型、后发
  作为全国“智慧城市”试点、首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近年来哈尔滨把创新驱动当作经济转型、后发争先的核心,通过政府搭台、“市校联姻”、改善发展环境等方式,变自身科技创新优势为发展动能,加速产业结构从“制造”向“智造”转型。
  一、创新引领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
  2016年12月的哈尔滨天寒地冻,但在哈尔滨电气动力装备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数台出口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站的1000MW轴封主泵机组正在加紧赶制。公司总经理仲维滨说,卡拉奇核电站属于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工程,这批泵组将于2017年交付。
  在哈尔滨锅炉厂、哈尔滨汽轮机厂等当地骨干企业,面对传统产业发展压力增大、新兴产业正在培育的转型期,不少企业以技术和创新引领,闯出了广阔天地。
  占据国内1/3电站锅炉市场的哈尔滨锅炉厂,是老牌国企创新求变的代表。围绕国家推进清洁能源要求,哈锅在超低排放、二次再热节能领域走在世界前沿,多次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产品成为“绿色煤电”标杆。2016年以来,哈锅销量、利润均同比增长约10%,订单已排到2018年。
  由机器人、新材料领衔的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在投资1亿元成立的哈工大机器人集团,一款喷涂自动化机器人设备正在运行。通过模仿成熟工人喷涂流程,它将喷涂质量提升40%。集团副总裁蔡德章说,依靠先进的机器人研发平台,集团成立1年半就吸引博士、硕士300余人,人才流动出现了“南雁北飞”。
  二、“市校联姻”释放大学院所创新潜力
  哈尔滨拥有高等院校49所,科研机构500余个,科技实力居全国前列。科技优势如何变为发展优势?哈尔滨市科技局局长李志杰给出答案:瞄准科技资源富集的大学院所精准发力,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农业大学等院校进行长效合作,搭建各类研发、创业平台。
  2012年,哈尔滨市科技局首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试点,每年投入1000万元支持创新转化,目前与其他院校合作已全面展开。
  “市校联姻”模式下,哈尔滨提供各种服务、资金支持,使高校团队在注册公司后仍可把精力放在研发上。近两年,仅哈尔滨工业大学就有30多个创新项目由教师转化实现创业。
  “过去一些社会资本担心风险,对不少创新项目初期转化有顾虑。”蔡德章说,市校合作后,政府强化示范作用,机器人集团即由政府出资、推动高校创新落地。待项目转化收效,社会资本自然会跟进来,形成倍数效应,带动共同创业。
  通过大范围“市校联姻”,高校毕业生因获得发展平台而选择留在当地,同时也引导和鼓励一批科技人员主动创新创业。2015年,哈尔滨新增科技型企业856户,其中新增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企业占到1/5。
  三、改善软环境营造创新“好生态”
  有位大学教授对注册企业、转化科技成果时曾遭遇的一件事记忆深刻:办手续时要哪些材料不一次性告诉你,跑一次说一些,整个注册办下来花了20多天。“这种情况现在少了。”他说,有时夹个公文包就能把事办妥。
  这些变化得益于2014年以来哈尔滨开展的优化审批事项流程和权力流程图。市本级355个事项细化为699个,办事路径更明确,梳理出权力运行流程和一次性告知单,极大压缩了时限。
  “发展环境好了,对留企留人就有吸引力了。”留法归来的布衣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CEO潘聪说,他已说服几位在欧美的大学教授,将归国一起研究衣服、鞋子的数字化智能制造和转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