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见习记者 孙言梅
记者近日在位于蚌埠市东郊李楼乡的生活垃圾处理场看到,2台1000千瓦的燃气发电机组正利用填埋气进行发电;传输气体的主管道,延伸至几十米开外的垃圾填埋处。
据介绍,该垃圾处理场于2006年3月投入使用,日处理生活垃圾近800吨,目前已累计填埋垃圾约200多万吨。然而,最近几年,附近居民频繁反映周围空气恶臭难闻,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 “因主要采用露天方式填埋垃圾,有机垃圾经发酵产生的填埋气体中含有大量甲烷和二氧化碳,严重污染空气,影响环境质量。同时还存在爆炸、火灾等安全隐患。 ”该垃圾处理场场长李跃说。
2013年7月,蚌埠市与上海某公司合作,投入1700万元引进“填埋气发电”技术并上马了燃气发电机组,去年3月份正式投入应用。 “利用‘填埋气发电’技术,将填埋气体收集起来进行发电,既可以避免污染空气,还实现了垃圾再利用。 ”李跃介绍说,“目前运行的2台发电机组每天可提取2万余立方米的垃圾填埋气,发电近3万千瓦时;截至目前已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0吨,极大地改善了周围空气的质量。 ”
据介绍,“填埋气发电”技术主要由气体收集、预处理、发电、电力输出等系统组成。记者走进垃圾填埋堆体处看到,堆体表面覆盖着黑膜,各种粗细管道纵横交错,将发酵的填埋气从100多口集气井里收集输送到发电机房。李跃告诉记者:“堆体表面以及输送管道都通过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形成全密闭结构,防止填埋气体外溢污染空气和地下水。 ”
“填埋气体输送到发电机房后,并不是直接利用发电,还需要经过一系列预处理,才能送入内燃机带动发电机组。 ”技术负责人张鹏介绍说:“由于填埋气中含有毒杂质,压力、浓度等都不稳定,直接发电会造成发电设备腐蚀、磨损等。发电前对填埋气进行预处理,可以延长机器的使用寿命。 ”
据统计,这2台发电机组自正式运行以来,已成功发电600万千瓦时,相当于3000个家庭1年的用电量,气体利用率超过了95%。“垃圾填埋气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将其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不仅可以实现城市垃圾资源化、减少环境危害,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蚌埠市环卫处胡永国主任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