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创新丛林”,孕育崛起新动力

   2015-02-01 安徽日报5版
34
核心提示:■ 本报记者 桂运安“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创新能力,最紧

■ 本报记者 桂运安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增强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省“两会”上,“创新驱动”成为热议话题,与会代表纷纷就如何打造创新高地、推动转型升级建言献策。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立足科技攻关,突出产业创新,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核心动力就是自主创新。 ”徐根应代表认为,创新驱动解决的是发展路径问题,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林金城代表建议,更加突出产业创新,实施高端装备等重大创新工程,继续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持,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区域创新能力逐年提升。2014年,随着创新驱动“1+6”政策出台,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8378.9亿元,增长22.5%;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7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6%;区域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均进入全国前10位,新增授权发明专利增长22.2%,发明专利申请量跃居全国第六,专利实施率全国第一。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亟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联手“发力”。“面向科技前沿和区域发展,建设若干国家级科学中心和科技工程,为科技创新‘加钙补钙’。 ”陈晓剑代表提出,创新驱动须立足科技攻关,催生更多原始创新成果。 “在创新中,企业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 ”王健代表指出,只有将创新驱动“1+6”政策落到实处,才能充分调动企业主动性。

【关键词】

搭建平台

——汇聚创新要素,搭建转化桥梁,让更多原始创新“开花结果”

一方面是市场急需优秀的科技成果,另一方面却是众多成果“藏在深闺人不知”。如何搭建平台、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困境? “聚焦创新平台和市场建设,搭建产学研用长期稳定的对接平台和沟通交流机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落地。”李奇代表呼吁,要完善创新链条,破除体制机制藩篱,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为打造“创新丛林”,去年我省围绕首位产业,汇聚成果、人才、项目、基地、企业等创新要素,建立20家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增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14家、国家级1家。其中,中科大先研院已建设战略性平台10个、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33家;引入创新孵化企业74家,成为中西部集聚国内外资源、引领安徽新一轮转型发展的“引爆点”。

“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须搭建转化桥梁,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之路。 ”陈晓剑代表建议,按照“校地合作、企业运作、聚焦产业”政策,与北大、清华、中科大、合工大、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合作建设一批技术创新研究院,汇聚省内外、海内外的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发挥培育和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膨化剂”作用。

【关键词】

释放活力

——优化创新环境,激发创新活力,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刘晶璘代表提出,政府应出台指导性意见,提高科研人员的回报收益率,并保障其话语权,让他们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提高企业盈利水平上发挥更大作用。苏世怀代表特别指出,科技创新不能急功近利,一定要保障科研人员的待遇,并且应宽容失败。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去年,我省拿出“真金白银”,面向海内外公开引进10个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每个团队支持1000万元,市县政府按不少于省里额度先行支持。创新团队的引进,为创新驱动注入了“新鲜血液”。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我省还将深入实施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等政策,培养、引进20个左右国内一流创新创业团队。

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关键是要点燃科学家、科技人员、企业家的创新激情,让各类人才的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推进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王健代表认为,应继续发挥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其股权激励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可在全省更大范围内推广,惠及更多创新主体。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