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云:“腊月白菜赛羊肉”,眼下正是黄心乌白菜大量应市时节。2月2日至4日,应淮南市委宣传部、市委外宣办的邀请,中央电视台7套《每日农经》栏目组在淮拍摄特色蔬菜“黄心乌”专题片,向全国推介这一沿淮地域特有的地方农产品。
“黄心乌”为十字花科芸苔属芸苔种白菜亚种的一个变种,外叶翠绿、内叶浅黄至金黄、叶面有较大核桃纹,叶柄短、白色或浅绿色品质佳、耐寒,是沿淮地区的名特产蔬菜,盛产于淮南,也称“乌塌菜”,在沿淮地区的栽培有上千年的历史。南宋诗人范成大在《四时田园杂兴》诗中赞美到:“拨雪挑来踏地菘,味如蜜藕更肥浓。”其中的“踏地菘”便是“黄心乌”,其具有粗纤维少,口感好、炒食易烂等特点,是沿淮地区老百姓冬春季节食用的主要叶菜类蔬菜品种之一。
淮南冬季平均气温3.6℃,适宜黄心乌在地生长;“黄心乌”种植方式以露地秋季种植,冬季采收为主。成熟时,心叶紧抱或半抱,霜后品味更为鲜美。“黄心乌”含有纤维素、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食物本草”中记载,“乌塌菜甘、平、无毒”,能“滑肠、疏肝、利五脏”。食用方法上,可以炒食、作汤,深受沿淮人民欢迎。
以央视为推介平台,将更加提高淮南“黄心乌”产业的影响力及辐射力。据悉,《每日农经》栏目是央视惟一一档介绍优质农产品的经济类专题节目,时长20分钟,旨在服务三农,沟通城乡;倡导生态、绿色、安全消费理念。该栏目收视率央视七套第一,全台名列前茅。
央视《每日农经》来淮拍摄的“黄心乌”专题节目从淮南市种植“黄心乌”的历史、传统、文化、经济入手,阐述“黄心乌”的种植特点、销售情况。重点围绕黄心乌的品种优势、地域优势、产业优势进行深度报道,记述淮南市采取有力措施发展“黄心乌”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故事。
节目中,还介绍了以“黄心乌”为原料的各种菜肴,其中特别提到民间传统的“乌白菜烧豆腐”,为此,摄制组还专门来到潘集祁集豆腐村,探源起源于古淮南国的豆腐食材。洁白的豆腐,绿黄的乌白菜,两种食材有着绝妙的搭配。淮南,四季分明,物产丰饶,印证着“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千古传唱。
在潘集区高皇镇张岗村,摄制组拍摄了“黄心乌”的丰收过程。村民段昌宝介绍,今年“黄心乌”行情不错,地头就卖到每斤一块二。他家流转了20多亩地,全部栽上了“黄心乌”,同时,他还在“黄心乌”菜地里套种了葡萄秧,利用葡萄小苗阶段,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收获。
地头里,淮南市农业专家介绍,“黄心乌”是淮南秋冬栽培的叶菜类蔬菜主栽品种,在淮南市每年种植面积约3万亩,产值近2亿元。黄心乌品种研发、商品种子销售以淮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为主,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市农科所开始黄心乌研究,先后选育出符合老百姓食用习惯的以黄心乌2号为代表的“心叶黄外叶黄”、以黄心乌1号为代表的“心叶黄外叶绿”的系列差异化品种,从植株高矮分为高架、矮架类型,满足市民生活需求。
随着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及城镇化进程加快,黄心乌种植方式由传统一家一户零星种植,演变为现代农户大面积种植,如过去一户种植一分地、两分地,到现在一户种植三亩地、五亩地甚至更多,趋向规模种植;采收种子方式也有较大变化,由过去一家一户自己留种,到现在农户购买商品种子。为此,淮南市农科所黄心乌研发过去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近年来,开展自交不亲和技术、雄性不育育种技术、游离小孢子培养技术等以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与传统育种技术相结合的研究,加快新品种选育速度,提高育种效率。 (张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