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大程度破除制约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万众创新的热情与激情,成为两会期间代表委员讨论的焦点问题。作为科技界别委员,万宝年提出,国家应从政策和法规层面统筹协调管理,推进资源共享利用,打出推动创新发展的“组合拳”。
“创新驱动”时时遭遇“难驱动”,万宝年提出,在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在创新驱动的链条上,涉及政府多个部门的管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不顺畅。“从国家层面来说,没有哪个部门来主导,每个部门只是从各自领域出台一些政策法规,而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和完整的体系。”他建议国家层面强化战略统筹,将现有针对创新驱动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整合“出拳”,在产业、金融、人才等具体政策方面加强指导协调,连贯操作,发挥更好的作用。“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大环境下,通过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已成为关键因素。”万宝年表示,创新关键在于做实,要把一项项创新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更多依靠产业化的创新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
此外,万宝年委员还提出了科技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可喜的是,2015年1月,国务院宣布向社会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在让“沉睡的”仪器变身“创新利器”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现在提出的‘信息共享’、‘大数据’的概念,很适合引用过来解决这一问题”,万宝年认为,利用公共资源研发出的成果应该由整个行业区域共享。“创新资源应该自由流动,国家投入的技术研发所产生的成果应该为全行业拥有。只有这样,才能促使相关研究机构进一步扩大和深化研究成果,我国科技研究水平和能力才能得到快速提高”。
此外,万宝年还建议打破束缚科技创新人才的制度羁绊,让创新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科技人力资源更应当实现共享,这对提高区域的科技创新能力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