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马鞍山慈湖高新区:“腾笼换鸟”转型升级

   2015-03-30 人民网-科技日报
49
核心提示:高新区创新风云录对于刚跻身“国家队”的马鞍山慈湖国家高新区来讲,论各项指标排名,实在算不上显眼。然而

高新区创新风云录

对于刚跻身“国家队”的马鞍山慈湖国家高新区来讲,论各项指标排名,实在算不上显眼。然而,从2012年8月获批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的短短两年间,慈湖高新区通过循环化改造“腾笼换鸟”的手法,使得园区内一大批传统企业得以成功转型升级,而一批又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纷至沓来,为慈湖高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内涵。

政策撬动:内容新、体系全

马鞍山以钢立市,是全国知名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和老工业基地。慈湖高新区大部分企业是依托马钢集团发展起来的,属于典型的资源依托型开发区。产业门类杂、基础设施薄弱,自然形成的历史痕迹深深地烙在慈湖高新区身上,而身处科技资源相对贫乏的非省会城市,又用什么来构筑高新区的未来蓝图?

慈湖高新区给出的答案是:“腾笼换鸟”——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存量、构建增量,有效引导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高新区迈入创新驱动、自主增长的发展轨道。

慈湖高新区传统产业占的比例较大,化工、建材、冶金类企业较多,企业间资源、能源联系紧密。这就要求园区尽快实现产业提升和转型,重点完善以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资源综合利用、现代物流业等四大产业集群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着力发展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产业链,努力实现项目间、企业间、产业间首尾相连、环环相扣、物料闭路循环,促进原料投入和废物排放的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

要实现循环改造、转型升级,政策的杠杆撬动作用是关键。慈湖高新区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向循环化发展提供了明确导向,这其中包括: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指标和奖惩制度、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奖惩制度、招商引资管理制度、技术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奖励制度、土地“招、拍、挂”程序,重大工业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模式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工业发展奖励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政策。

为进一步完善“全创新链”政策服务体系,给园区科技创新“再提速”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慈湖高新区在吸纳其他高新区好的政策措施基础上,力争最大限度激活创新链条上每一要素。2012年至今,高新区本级兑现及帮助企业争取市级科技创新奖励累计近亿元,企业技术创新积极性显著提高。

服务推动:面对面、零距离

通过循环化改造,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投资空间,实现产业互动,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为承接新兴产业留出空间。慈湖高新区的管理服务团队深知,这一切光靠想和等不行,“天上掉不下馅饼”。

为了搞好服务,在慈湖高新区,工作人员无论职位高低,都被要求扮演好四个角色:即当好企业“发展参谋”、当好企业“服务秘书”、当好企业“政策向导”、当好企业“知心朋友”。

高新区针对企业开展企业服务全程代办(带办)和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全区489家企业明确118名专职服务秘书,实现牵头领导、服务秘书全覆盖,确保每家企业每月至少主动走访1次。全年累计受理代办带办事项400余件,办结390余件,及时办结率达98%。对于重点项目,他们实行调度推进工作机制,要求日巡查、周调度、月通报、季考核。去年全年,共派发重点项目问题交办单32份、办结率达95%以上。全区科技型企业科技服务覆盖率达90%以上,基本涵盖科技创新与服务全过程的科技服务体系。

通过精准服务,对区内企业上下游摸排,为产业发展明确了路径。目前,高新区已引进长发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项目、九辰能源科技项目、前城循环经济园项目、国翔钛石膏干化生产水泥缓凝剂项目、实达新型节能环保建材项目、润得物流等多个新能源、新材料和现代物流项目,突出了高新区循环经济的特点,这种循环经济模式也日益成为高新区招商引资的新标准。

创新带动:企业小循环、区内中循环、社会大循环

延续传统优势,做大领军企业,接长产业链,实现产业链高效化,慈湖高新区把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以期形成“企业小循环、区内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三层循环经济体系。而区内的传统产业也在这轮循环改造中得以“华丽转身”。

安徽金星钛白(集团)有限公司,是以钛白粉为主导产品的传统化工企业。由于受钛矿资源制约和国外技术垄断,我国钛白粉生产厂的生产大多为硫酸法,但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过程中有大量酸性废渣、废水、废气产生,三废问题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

在高新区的服务引导下,金星钛白公司对原有的低端非颜料级钛白粉装置进行技术改造,采用绿色环保的硫酸法金红石钛白粉技术,引入全流程的清洁生产工艺,通过不断的创新发展,过去生产中产生的余热被用于发电、热能被回用。而处理酸性废水顺带而生的钛石膏,通过提高其的固含量和硫含量,可以直接作为水泥缓凝剂使用,实现了变废为宝。 此外,产生的中水得以回用降低了水耗,低温余热也被充分利用降低了降耗,企业的生产成本也随之大大降低。

如今,慈湖高新区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初具规模。随着循环产业链的不断拉伸,园区依托钢铁、化工产业优势,吸引了法国圣戈班、神华集团、中粮集团等世界500强及广州立白、德国易能环保、台湾和桐、奥盛新材料、意大利迈特诺、西班牙艾科洛、台湾中橡、深圳西满、海螺水泥等国内外知名企业1000余家前来入驻。

仅2013年,慈湖高新区可资源化利用废弃物共1785万吨,综合利用率为7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生固废145.33万吨,基本实现边产生、边消化利用,综合利用率均为100%。废旧机械装备3万吨,采用表面修复技术再制造,综合利用率达80%。

产业结构升级,也快速推动园区转型发展。 2014年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87.8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92.6亿元,同比增长13.4%;完成研发经费支出14.4亿元,同比增长13.6%。

2014年,慈湖高新区在全国106个国家高新区中创新能力评价排名第68位、综合考评排名第88位,连续两年被科技部评为火炬统计工作先进单位。这对于刚刚起步的慈湖高新区来讲,却是值得欣慰的成就。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