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自主品牌机器人显露实力

   2015-05-04 经济日报13版
54
核心提示: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机器人批量装配线,去年实现销售825台,销量位居国产机器人企业首

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建成国内首条机器人批量装配线,去年实现销售825台,销量位居国产机器人企业首位。

走进位于安徽芜湖的奇瑞汽车第五焊装车间,偌大的生产线上看不到一个焊接工人。抓取、点焊、拼装……这里的全部焊接组装都由机器人完成,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利索。“机器人的劳动效率大概是人工的2倍左右。”车间设备主管张金能告诉记者,这些机器人并不是高薪引进的“外援”,而是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它们的生产企业,是同样扎根芜湖的安徽埃夫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目前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国产与进口比例约为3∶7,中高端市场上,进口机器人更是垄断了90%的市场。”埃夫特公司副总工程师肖永强博士告诉记者,埃夫特已建成国内首条机器人批量装配线,去年实现销售825台,销量位居国产机器人企业首位,一个产能1万台的机器人新工厂也将于今年4月底完成。“随着我们这样一批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进入市场,日本、德国等国际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的在华同类产品,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幅,有的降幅高达20%到30%。”

像埃夫特这样率先将“自主创新”旗帜插上工业机器人高地的,在芜湖还有固高科技、翡叶动力、欧凯罗博特、杨森工业等一批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企业。2013年10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批复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实施方案,支持安徽率先发展机器人产业,打造以芜湖机器人产业集聚发展为主体的自主化机器人产业集群。同年12月,一个规划面积3.53平方公里的机器人产业园,在芜湖市鸠江经济开发区启动建设。

在这块“国字号”试点集聚区内,自主化工业机器人“从无到有”,渐成规模之势。注资8000万元成立的芜湖滨江智能装备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承担着芜湖机器人产业园的招商引智、产业谋划、投融资平台等多重功能。公司产业发展部部长王家云告诉记者,要想形成工业机器人的产业能力,不能只是整机组装,必须形成包括政策、科技研发、投融资、应用推广、人才支撑等在内的一整套支撑体系,才能增强产业竞争力。

高端人才与优质项目一样,是芜湖机器人产业园积极招揽的“香饽饽”。“我们与芜湖合作,合资组建了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研究院。市里连续3年,每年支持1000万元专项经费,建立科研投入共担、科技成果共享机制,就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来自哈工大的高云峰教授,如今是哈工大芜湖机器人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芜湖哈特机器人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这种以“1+N”模式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资源,建立国际化开放式公共研发平台的做法,集聚了一批工业机器人高端科研人员在芜创新创业。短短一年时间,安徽工程大学芜湖机器人应用集成技术研究院、安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哈工大蔡鹤皋院士工作站、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院士工作站等相继成立或落户。

来自安徽省发改委提供的资料显示,安徽省机器人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值从2012年不足20亿元,到2014年达到62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增强,龙头效应凸显,芜湖埃夫特公司进入国产机器人整机企业第一梯队,四自由度以上机器人销量占国产机器人的1/3,位居全国第一。关键技术获得突破,诞生国内首台重载165公斤机器人,载入中国企业创新纪录;伺服驱动器和控制系统实现量产,伺服电机打破国外垄断,成功替代欧系电机。(本报记者 白海星 通讯员 张逸潇)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