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节,一只胖嘟嘟的“铁画羊”火爆走红。这是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芜湖铁画与我国最经典的生肖系列邮票首次“联姻”。整个制作过程参与人数达到30多人,汇聚了芜湖铁画制作行业的优秀力量。
“铁画羊”经历了四个版本的修改,造型从浮雕到镂空,颜色从金到银再到黑,边框材料从竹木、橡木到榉木,在传统铁画技艺上进行了突破性创新。
“结合新的科技,通过有形的小品,开发延伸产品,无疑给芜湖铁画人提供了无穷的启迪。”“铁画羊”设计者安徽省工艺美术大师储铁艺说,跟随时代的创新正是铁画生命力所在。
一部芜湖铁画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走进芜湖,走近铁画,处处能感受到这座城市与铁画的不解情缘,能探寻到几代人以锤代笔,以炉为砚,以铁当墨,对铁画艺术的孜孜追求与不辍创新。
从标新立异的铁匠说起
芜湖古代,冶铁炼钢业一直十分发达,聚集了许多技艺精湛的铁工。自宋以来就有“铁到芜湖自成钢”的美誉。到了清代,芜湖冶铁炼钢技术日臻纯熟,铁画应运而生。
早期铁画又称“铁花”,即当时铁匠生产的铁花灯,作为香客上九华山敬佛的礼品,品种有莲花、梅花、竹枝等,铁画祖师汤鹏最初的铁画也属于这一范畴,只是为人标新立异的他多了一丝艺术的气息。
铁画真正集大成,是在汤鹏遇到了萧云从之后,在这位姑孰画派领军人物的指导下,汤鹏技艺日精,所制铁画借鉴了国画的水墨、笔意、章法和布局,画面明暗对比鲜明,线条简明有力,苍劲古朴,立体感强,自此铁技成铁艺,“名噪公卿间”。
汤鹏存世的作品不多,四季花鸟图现存故宫博物院,草书对联“晴窗流竹露,夜雨长兰芽”和铁画作品“竹石图”现藏安徽省博物馆。
正如铁画的诞生离不开汤鹏一样,论起当代铁画的发展,就不得不提芜湖工艺美术厂,这里被称为当代铁画的发源地。其坐落在芜湖赭山旁的九华山中路上,古朴的大门和建筑、厂内茂密的毛竹诉说着她沉甸甸的历史。如今,芜湖从事铁画的工艺大师基本上都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很多现在自立门户,闯出一片天地。
上世纪50年代末,芜湖工艺美术厂老一辈铁画大师储炎庆带领众多艺人创作的巨幅铁画“迎客松”,现悬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一代铁画人的骄傲。这幅“迎客松”高3.65米、长6.2米,光锻画用的铁料就重达四百余斤,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同时又喻意着东方大国的宽广胸怀和热情友好。
芜湖工艺美术厂内如今还保存着储炎庆等一批铁画大师的力作,其中一幅《绿竹垂荫》图也堪称经典。“这幅作品可以说集合了铁画技艺的精髓,采用国画传统章法结构,通过炉锤敲锻,石头层次分明,竹子枝叶潇洒,通幅不见焊接、斧锉之痕。”该厂副厂长李爱平称之为“镇馆之宝”。
铁为肌骨画为魂
李爱平来到芜湖工艺美术厂至今已有30多年,该厂80%以上的作品出自她的设计。身为高级工艺美术师的她,同时也是芜湖铁画研究会秘书长和镜湖区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和发展促进会副秘书长。“我从小爱好画画,中学一毕业,就来到了厂设计室。和铁画的感情很难用语言表达。”和她一样,很多人的生命和铁画还有这座厂紧密联系在一起。
高级工艺美术师周君武是李爱平的老搭档之一,从事铁画制作也有30余年。记者来到他的工作室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打造一棵“玉兰花”。这幅作品他已做了10天。只见他左手托住“玉兰花”的枝干,右手持锤,用脚踩住点焊,手脚并用,一踩一锤间,“玉兰花”的枝干棱角渐次分明。
“每个叶子都各不相同,一个叶子就需要七八道程序。”周君武取铁入炉,经过红锻,再作冷敲,锤出画面需要的块状和线条。
铁画是火的艺术,锤子就是艺人手中的笔,用锤锤出质感,锤出线条,锤出明暗、凹凸及纹路。
记者采访时,恰好有一个新的任务来了,一个湖北的宾馆订做了一个巨幅“迎客松”铁画。只见周君武很快叫来了另外几位师傅,准备一起完成。周君武承担的是最难的部分——那棵点睛的迎客松枝干,“你看,这些枝干上的鳞片,都要一片片打出来,形态各不相同。”
另外两位擅长山水的师傅也分了任务,他们用剪刀把图纸裁成三块,各自回工作室制作。据了解,完成这幅作品大概需要1个月的时间。
周君武很多作品都曾在省里获奖,荣获一等奖的作品刻画的是一枝镂空的竹子,镶在圆形的木框里,微风拂过,铁画的竹叶随之浮动,栩栩如生。“这幅作品融汇了铁画众多技巧,既具有国画的神韵,又具雕塑的立体美。”李爱平说,铁画的艺术魅力正是借鉴国画章法布局和雕塑、剪纸等工艺的特点,经冶、锻、钻、锉等技巧锻铁成画,体现出阳刚之气和充满浓烈的烟火味,堪称“铁为肌骨画为魂”。
铁画传承人的创新追求
储金霞,储炎庆的长女,今年已经70岁了,是芜湖储氏铁画第五代传承人、国家级非遗铁画锻制技艺传承人之一,曾荣膺“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自16岁跟随父亲储炎庆学习铁画技艺,储金霞就与铁画结下了不解之缘。“刚接触铁画时豆蔻年华,从不喜欢到慢慢接受,又到慢慢喜欢,现在就是离不开了,铁画融进了我的生命。”
储金霞的工作室位于芜湖市广告产业园,外间是制作区,内间挂满了储金霞的得意之作。射灯下,铁画仿佛拥有了生命,一颦一笑间,人物鲜活得好像要从画框内跳出来。
初见储金霞,一点不像70岁的老太太——红色羽绒服,黑色装饰项链,一顶歪戴的灰色西瓜帽,白皙的皮肤衬上鲜艳的口红,很有精神。储金霞很爱美,她说这和多年来从事铁画创作密不可分——那就是不断地去发现美,展示美。
“铁画虽是传统工艺,也需要与时俱进。”为了一改铁画如中国水墨画般的非黑即白,储金霞从陶瓷窑变中获得了启发,2010年开始,储金霞开始钻研淬火技术。
最初呈现出的色彩并不理想,四年时间里,经过一次又一次尝试,原本黑漆漆的铁终于呈现出了泛着金属光泽的墨绿色。“这项技术还需要不断地完善,才能达成我心里所想的效果。”对于已经取得的成绩,储金霞并不满足,她用金银铜铁等原料逐一尝试,一幅幅精致的金属画在她手上一锤锤地立体起来。
储金霞工作室内一幅《芭蕉少女》图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整幅铁画呈一枚芭蕉叶造型,中间一位妙龄少女浮雕般凸显。这幅作品是储金霞的女儿所作。对此,储金霞很是自豪,“年轻人的思路还是要开阔些,这幅作品突破了画框,造型别致,能打90分。”储金霞说,她准备同女儿一起,将这种形式做成系列,让铁画以艺术品的姿态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
让铁画这一瑰宝传承下去
在储金霞等人的推动下,充满创新的铁画越来越多走向市场。今年春节,随着“铁画羊”的推出,铁画师傅应景推出了“喜洋洋”系列:年画小羊肥嘟嘟的煞是可爱;青玉盘中金箔色的山羊精巧雅致……这些作品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过年期间,这个系列卖得最火,一天都要卖出去几十件。”飞龙铁画厂负责人说到这,难掩喜悦之情。
飞龙铁画厂旁紧挨着一个铁画展馆,里面很多作品不乏新意,很受市场喜爱。展馆中央一幅名为《鹤舞荷园》的铁画作品引人注目,它一改传统铁画的黑白色调:白色的羽毛、朱红的鹤顶、黝黑的鹤颈、青绿色的荷花,加之大幅油画式样的构图选框,呈现出后现代的艺术感。
“这幅作品结合中国画的渲染工艺,以及西洋油画的手法。不仅仅是一幅铁画作品,更是一件现代艺术品。”芜湖市铁画艺术研究会会长高文清告诉记者,类似的作品定价虽高,却不愁市场。很多人买去装饰新居,既传统又富有新意。
据介绍,芜湖铁画经过300多年的传承和发展,在传统形式的尺幅小景、画灯、屏风等基础上,又创有立体铁画、盆景铁画、瓷板铁画、纯金和镀金铁画等,形成了座屏、壁画、书法、装饰陈设和文化礼品等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当代铁画既继承了传统,又融合了现代和本土元素,无论在内容上还是手法上,创新力度都处于历史新高。”李爱平说。
近年来,芜湖市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发展群众性铁画艺术事业。对老艺人给予补助;从大专院校美工专业招工,培养新生代学院派铁画技术人才;成立铁画行业协会,在芜湖古城设立铁画一条街等,力争通过多种手段,将铁画这一艺术瑰宝传承下去。
目前,芜湖已有铁画生产经营企业约20家,国大师2位,省级大师8位、省级名人3位、高级工艺美术师18位,铁画正逐步形成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文化产业。
芜湖工艺美术厂也已完成改制,正在对外招商,“改革的出发点还是振兴芜湖铁画。”作为安徽省人大代表,李爱平在2014年省“两会”上提出,希望能在美术厂原址建造芜湖铁画产业园,这个想法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回应,镜湖区已经打算通过招商在原址兴建产业园和专业的铁画博物馆。
“现在的外围环境很好,铁画的春天来了。”如今,除了指导徒弟作画,储金霞每天都要伏案几个小时琢磨铁画技艺。她说,只要还能拿得动锤,就要不断地钻研下去,将铁画技艺能推多远就多远,傲立于世界艺术殿堂。 (记者 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