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合肥“创新路径”(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挖掘“创新生产力”

   2015-07-14 安徽广播电视台-安徽新闻联播
54
核心提示: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合肥市锁定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先试,不断破除体制机制樊篱,有效激活

围绕“大湖名城、创新高地”的战略定位,合肥市锁定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先试,不断破除体制机制樊篱,有效激活了深藏在“科技富矿”里的创新生产力。

记者 林芝:这是一份中霖中科公司在7月6号印发的关于实施第二批股权激励的通知,在这份文件当中,又有14名员工获得了公司的股份,而通过实施两轮的股权激励,目前持有公司股份的员工已经占到了总人数的将近三成。

作为持股人之一的技术总监孔令涛,这些天正带领团队加紧测试能够快速检测水质的纳米新材料,原本预计要一年才能出成果,现在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

中霖中科环境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总监 孔令涛:有了这个股份激励和分红,大家都把公司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这样投入的更多,出的成果也会更多。

大规模的股权激励点燃了员工们的创新热情,中霖中科公司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就已经获得了30多项国家专利,迅速成长为行业内的领军企业。

中霖中科环境科技安徽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张全好:在纳米技术转化方面,我们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面。这些专利全部都应用到实际的生产和经营中间去,也创造了很多的经济效益。

股权和分红激励是国务院赋予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核心政策之一。抓住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在全国较早开展试点的机遇,合肥市全力推动先行先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40多家企业进入试点,大大激发了科研团队的创新潜能。

合肥市科技局 副局长 陈伟:激励的科技人员已达到了1100多人,这个效果还是比较好的,为我们产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来更好地推进。

为了进一步挖掘创新生产力,合肥市不仅把创新型城市建设纳入地方性法规,还大力改革科技计划体制,从单纯的抓项目科技向抓产业科技转变;积极种好中科大先研院等“试验田”,探索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之路;去年更是在全国率先推出了扶持产业发展的“1+3+5”政策体系,实现了财政扶持资金使用的“四个转变”,也就是由事后为主向事前事中介入为主转变,由分散使用向集中使用转变,由无偿使用为主向有偿使用为主转变,由直补企业为主向创造外部环境为主转变。
记者 林芝: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阻碍创新的难题。合肥市紧紧围绕体制机制抓创新,不仅打造出一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先行先试的“合肥路径”,也给创新营造了更加有利的“土壤”,大大激发了企业的创新活力。

国轩高科公司专业从事新型锂电池及其材料的研发、生产,前段时间企业申报了一个投资上千万元的科研项目,和以往不一样的是,在项目启动之初,政府就预付了一笔150万元的借转补资金,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但是这笔借款必须要等到项目完结,根据验收结果才能最终决定是全部还是部分转为奖补资金。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股份公司 副总裁 王勇:这种策略应该讲更加地科学,也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励我们,我们只有做出很好的结果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拿到后面的这种奖励和补贴。

合肥市财政局 副局长 姚琳:从过去的事后支持改变为事中和事前,体现了我们财政积极为企业服务、为科技服务的一种前置的理念。通过基金、通过借或者是投资的这个形式,达到财政资金利用的最大化。

以改革科技体制激发创新活力,合肥市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推动自主创新关键指标实现全面赶超。合肥市不仅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并且连续8次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截至2014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都跃居全国省会城市第8位,发明专利申请量位居第6位,今年前5个月,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482.6亿元,同比增长15.8%,增幅比全省高3个百分点。

安徽省委常委 合肥市委书记 吴存荣:对现行科技体制存在的弊端,影响我们创新发展体制机制这些障碍,通过我们深化改革和全方位的改革,破除部门之间的一些藩篱,进一步地整合资源,让社会、政府、企业、资本市场之间有机地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持久的创新能量和创新动力,把合肥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的一个基地和人才的高地。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