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以“机器人,梦想启航”为主题的2015年机器人世界杯产业峰会在安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来自世界机器人产业领域的顶级专家和企业共聚合肥,交流全球机器人技术和应用趋势,探讨加速智能机器人创新等相关议题。同时,本届峰会上还发布了“智能机器人产业合作宣言”。以“合肥”为新的起点,在这些“最强大脑”们的“头脑风暴”之下,未来,机器人会走向何方?
巅峰
状态
机器人会“求助”能“自治”
“这次是第二次来到合肥,也是第三次参加机器人产业峰会。相信此次峰会的召开,可以更好地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欧洲机器人联合会副主席、德国库卡公司研发总监比斯乔夫如是说。
在比斯乔夫看来,智能机器人的目标并不仅仅就是从A地走到B地,而是在行走过程中就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比如说扫描周围环境,并对其进行解读和认知。
英特尔公司机器人创新中心总经理倪建安则表示,机器人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如感知、识别、理解以及数据处理等,而机器人发展的巅峰就是机器人的自我认知能力。
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主席威劳索表示,未来,自治将成为机器人的一大关键功能。她解释,机器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主动向人寻求帮助,比如上电梯时,它可以请求身边的人类按一下电梯按钮。
现场,威劳索演示了他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写字楼内,机器人自由穿梭于300多间办公室提供服务,遇到问题还会向人求助。“可以预想,未来有一天,机器人买回来后立刻就可以使用。”威劳索表示,目前,他们的研究团队正致力于帮助机器人建立学习能力。
发展瓶颈
如何更好地为机器人行为“打分”
RoboCup中国委员会主席、中科大教授陈小平以及他带领的团队,一直在致力于机器人走向低成本,并推动“可佳”机器人走向普通家庭。
在推动机器人走向家庭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哪些“障碍”?陈小平表示,机器人语音及行动等相关技术越来越多,也非常复杂,如何测量和评价机器人的行为和性能是一个问题。“目前,对服务机器人的主流测试都是定性测试,而不是定量评价。”
所谓“定性”,就是机器人能否从事某一工作任务。而“定量”,则意味着机器人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如何。比如,机器人可以拿起一个杯子,它能拿起多大的杯子、使用多大的力,才能保证杯子不会因为摩擦力不够掉到地上。
在与会专家看来,开发一套专业系统对机器人进行定量评价,对机器人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另外,陈小平表示,成本过高也是阻碍机器人产业化的一个方面。
降低成本
昂贵的机器人会让人“望而却步”
画面上,一个“什么都会”的机器人让现场观众印象深刻,“也许你们被这个什么都会的机器人吸引了,但是他叠一件衣服要45分钟,煎一个鸡蛋要20分钟,它的制造成本是100万美元。”地平线机器人公司首席执行官余凯表示,目前家用机器人存在三个明显缺点:不够聪明、不够有用和不够便宜。
上海智位机器人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叶琛持有类似观点:机器人在家用领域已有起飞趋势,但从技术上来看,显然还不够聪明。同时,其高昂的售价也让不少人望而却步。“一个普通能煎蛋的机器人,售价高达上百万美金,这笔钱足够请一个清洁团队服务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