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语音产业的拓荒者到世界语音产业的领军者,科大讯飞历经技术和市场的淬炼,积极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提升发展新空间——
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对一个企业来说,拥有其中任何一项都可以引以为傲。而科大讯飞,将这些国字号荣誉全部收入囊中。
“让世界聆听我们的声音!”为实现这个愿景,科大讯飞一直在努力。 16年,从被外界笑称为“草台班子”到亚太地区最大的语音上市公司,从中国语音产业的拓荒者到世界语音产业的领军者,科大讯飞历经技术和市场的淬炼,发展壮大,成为安徽自主创新的一面旗帜。
“把中文语音技术做到全球最好”
合肥市望江西路与永和路交口西北角,“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标牌在路边矗立,讯飞大厦造型简洁,棱角分明,透着力量和自信。
6月9日,对科大讯飞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16周岁生日。 16年间,一个18人的大学生创业团队,发展成为拥有3000多名员工的国内语音产业龙头老大,甚至领先全球。
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语音需求。“跑长途感到孤独、疲惫时,一听女神说话就有精神了。”铜陵的小赵是货运司机,他口中的女神,是语音导航中的“志玲姐姐”。不过,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伴他一路同行的高德地图导航服务中,“女神”声音大部分是运用语音技术制作而成的,技术提供商正是科大讯飞。
“灵犀语音助手”,可语音拨号;“讯飞输入法”,说话秒变文字;“录音宝”不仅可以标记重点,还能听声识人,让录音更便捷……合肥一企业职工小李说,像他一样,很多同事都在智能手机中安装了讯飞研发的App软件,给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今天的科大讯飞在语音市场纵横驰骋,但鲜为人知的是,其选择中国语音产业化之旅曾一度被视作异想天开。
企业成立之前,中国语音市场几乎百分之百由IBM、微软等国外IT巨头垄断,语音技术人才毕业后进入跨国公司几乎成为一种惯例;在国内,虽有科研机构从事相关研究,却因单打独斗,迟迟未见成果。
“中国人要将中文语音技术做到全球最好,中文语音产业要掌握在中国人手中。”怀揣这样的梦想,1999年6月9日,刘庆峰领衔的创业团队筹集资金注册了科大讯飞公司。此后,企业整合国内语音技术资源,在语音技术和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攻坚克难,逐步形成了以语音合成和语音识别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一系列的技术突破,使科大讯飞不但在国内屡获大奖并牵头制定中文语音技术标准,而且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历次国内外语音合成评测中各项关键指标均名列第一,连续5年在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主办的语音识别大赛中夺得多项第一。目前,科大讯飞是我国产业化实体中,在语音技术领域中基础研究时间最长、资产规模最大、历届评测成绩最好、专业人才最多及市场占有率最高的公司。
“努力成为创造市场的伟大公司”
“叮咚叮咚,我要听周杰伦的歌”,音箱立即自动播放歌曲。5月25日,上海,为期三天的首届亚洲消费电子展上,科大讯飞联手京东推出了首款智能音箱——DINGDONG智能音箱。不需要任何手动操作,直接通过语音方式实现人机交互,真正实现零触控。自今年3月达成协议开始,语音巨头与电商大佬的合作广受关注。
从技术成果到产业化之路,现实远比想像的更困难。“在公司成立的最初几年里,我们拿着世界上最好的语音技术,却找不到产业化的市场出口。”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吴晓如说,公司最困难时账上只剩下20万元。
2008年,科大讯飞在深交所上市,公司走上了发展快车道。除了语音技术授权外,讯飞在口语教学、电信增值服务和智能客服方面形成了完整的语音技术解决方案,牢牢占据主流语音市场70%以上的份额,成为国内语音产业的绝对领导者。
迅速崛起的移动互联网,打开了语音技术面向广大终端用户的闸门,各种语音技术与各种终端形态,可以结合不同的市场需求,排列组合成无数种应用。在不断的试错与试对中,科大讯飞的语音产业化之路不断开疆拓土。
2010年10月,科大讯飞在业界率先发布了“讯飞语音云”平台,不但让其成为语音数据库,还让更多草根创业者可以免费借此进行语音产品的研发和测试。与此同时,讯飞相继开发了语音输入法、灵犀语音助手和酷音铃声等一系列App产品,抢占市场终端。时至今日,讯飞语音云的合作伙伴超过60000家,终端用户数量突破6.8亿人。
在刘庆峰看来,技术创新企业要将技术产业化,有两条路径:一是从源头从自己的优势技术出发;二是从市场需求出发。“一流的企业满足市场,超一流企业创造市场。要比科学界更知道这个技术未来能达到什么程度,还要比消费者更能准确地预知他未来需要什么,这样的企业就能够成为伟大的公司,这是我们追求的创新目标。”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再次给企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吴晓如说,除传统行业的应用之外,手机、汽车、电视、智能家电、穿戴式设备等新兴业务市场,既给语音技术提供了应用需求和广阔舞台,也为讯飞提供了全新业务发展定位和产品开发思路。
让机器从“能听会说”到“会思考”
6月4日上午,记者走进讯飞大厦内的讯飞研究院。格子间的办公室,无数年轻人或在专心事务,或三五成群商议着事情。陆园,28岁,研究员。记者在办公室看见他时,他正带领着几个同事研究“小柔”。尽管加入讯飞不到2年时间,他已经成长为机器人小组的一名骨干。
“小柔是全球首款智能语音机器人。 ”陆园说,机器人平时可以不断学习新事物,将数据上传到云端。通过大量人机互动,积累下来的数据会使机器人越来越聪明。
站在“互联网+”的风口,科大讯飞正从语音巨人向人工智能领导者加速迈进。去年,科大讯飞宣布启动人工智能项目——“讯飞超脑”,计划开发人类第一个真正的认知智能计算引擎。
“讯飞超脑的技术愿景是让各类智能终端从‘能听会说’到‘能理解会思考’。”科大讯飞高级副总裁、讯飞研究院院长胡郁说,讯飞超脑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智能客服、自动阅卷等。在英语四、六级考试和高考作文测试上,讯飞阅卷技术已经做到跟人类专家相近的水平。“未来的目标是让机器人考上重点大学。”
目前,科大讯飞在移动互联网、智能教育、智能家居、智能车载、呼叫中心方面的良好业务发展态势对于新一代人工智能提出了迫切需求,同时也为超脑计划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和推广基础。
“未来‘互联网+’时代一定是以语音接入为主,以触摸、键盘、手势为辅助的时代。只有把认知计算做成了,才能真正把握产业制高点。”刘庆峰说,人工智能不仅是这个时代赋予的创新创业机会,也是我国信息产业有可能跟全球最发达国家同步,并力争领先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6月4日中午记者离开讯飞大厦时,一波毕业生前来公司面试。每年六七月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前来报到,是讯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讯飞最宝贵的财富不是大楼、不是服务器、甚至不是现在的技术,而是三千多名可爱的同事。”刘庆峰说,不断加入的同事们,是公司最为倚重的核心资源,为讯飞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本报记者 吴量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