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每位病人的肿瘤特点、免疫力情况,我们在实验室里为其‘量身定制’不同‘配方’的免疫细胞,再回输给患者,临床研究发现对于七八成的肿瘤患者都有不同效果。”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肿瘤内科、生物治疗中心主任苑学礼告诉记者。
这项被称之为细胞免疫疗法的新技术,是抽取患者自体的细胞,经过实验室改造后加强其免疫表达,再回输给肿瘤患者,最终通过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清除放化疗或手术后残存在体内的癌细胞。苑学礼介绍,从2014年初,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生物治疗中心就与安徽大学合作攻坚这项技术。双方不仅互派研究人员和研究生,医院还利用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生物学等雄厚的基础研究,共同开发和研究。目前哈尔滨第四附属医院率先开展了标准化生物治疗下的个体化治疗,采用DC、CIK、NK、CD3AK等多种细胞,根据不同个体、不同病情,选择性搭配应用上述细胞,因此也被称为癌症细胞免疫治疗的“鸡尾酒疗法”。
从2014年起,哈尔滨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细胞免疫治疗“鸡尾酒疗法”已经进行了超过1000人次的临床试验,覆盖了肺癌、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等不同癌症的早中晚期不同阶段患者。临床研究表明,七八成的患者都有食欲和睡眠质量改善、疼痛缓解、生存期延长等效果,如肾癌中位生存期延长了5个月。
“细胞免疫疗法目前还处于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刘大海说,由于我国对于此项前沿技术尚未出台规范,因此各地不少医院都在临床上使用,但是其中有不少是滥竽充数,甚至将其作为牟利手段。
“高校研究机构与临床机构共同承担起这项技术研究任务,有助于搜集客观的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从而为国家出台相关规范提供依据和参考。”他这样解释安徽大学生科院研究这项新技术的初衷。
细胞免疫疗法是当代生物医学的热点,特别是最先进的CAR-T细胞免疫治疗已经有治愈癌症的先例。2013年5月,安徽大学成了省属高校第一家干细胞及转化医院研究中心,通过联合培养人才、与临床机构合作研究等方式,实现从实验室到临床“零距离”。除了与哈医大四附院的癌症免疫治疗,该中心博士生胡亚伟通过研究生联合培养,在中科院院士高福的指导下,研究出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与其受体CD26结合的分子结构特征。此项研究成果于2013年7月发表在国际顶尖学术杂志《自然》上。(记者 鲍晓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