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合肥高新区:推动创新平台建设 激活跨越前行内动力

   2015-10-26 安徽日报6版
28
核心提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必须首重创新平台的建设,这是高新区上下的共识。近年来,高新区以转型升级为目标,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必须首重创新平台的建设,这是高新区上下的共识。近年来,高新区以转型升级为目标,抓好创新平台建设,为“十二五”收官奠定坚实基础。

“充分利用已有设施,将它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是高新区必修之课”,管委会负责人说。高新区利用已有设施条件,创立5F创咖、梦工厂创业咖啡等新型创业组织,加快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加速器协调发展,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条。目前,合肥高新区拥有5F创咖等6家众创空间;拥有合肥高新创业园等16家孵化器,其中国家孵化器8家,孵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200余家;拥有合肥创新产业园等5家加速器,孵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1000余家。

“要搭建创新平台必须注重载体建设,这是创新平台生长的土壤”,高新区负责人的话里满是真诚。近年来,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目标,园区持续扶持三大研究院快速成长。高新区大力支持鼓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在高新区创办“众创空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先研院”)作为“省院合作、市校共建”的协同创新平台,自2012年10月24日揭牌成立至今,已成为安徽省及合肥市积极探索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重大实践基地和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区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平台,截至目前,已建立战略性科技平台2家、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家、应用研发平台5家、支撑服务平台5家、联合研发单元34家;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围绕“提升智能制造产业竞争优势”一条主线,主攻“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及制备工艺、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技术、健康与医疗设备、物联网及大数据”五大领域,建设“智能制造技术服务中心”、“产品检测分析服务中心”等四个中心,形成人才培养引进、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培育转化等七大功能,打造一流的新型产业研究院,促进合肥市打造“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推动合肥工业大学创建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以建设技术成果产业化、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技术资本金融服务三大平台为总体目标,以节能环保、高端医疗健康、物联网、先进制造、超导应用五大技术工程中心为支撑,开展工程化研发、技术转移等工作,设有工程化研发区、产业育成区和产业园区,园区面积约500亩,全线建成后,将能够为近200家中小创新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截至目前,“安徽省第三方物流信息数据中心与云服务平台”、“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3个产业化项目,移动互联网、健康服务、精准靶向药物等6个工程研发中心分别与合肥创新院签订合作协议。此外,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获批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区创新要素集成和技术转移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优化服务,完善孵化支撑,是高新区又一有力措施。要建设专业化的孵化器,必须在政策层面给与支持。高新区给予新型孵化服务机构场地、设备、培训、论坛等最高50万元的补贴。实行多年的孵化器房租补贴政策今年首次扩大至众创空间,入驻众创空间的企业和省级以上孵化器同样的房租补贴政策,第一年按每月10元/m2的标准、第二年按每月5元/m2的标准给予入驻企业房租补贴。提供保姆式服务,是高新区创新孵化支撑的有力举措,高新区以孵化器为核心,建立“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的科技创业孵化链条,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目前高新区共有大学生创业梦工坊、合肥科技创业苗圃、合肥梦工厂、极客咖啡、创业咖啡等创业苗圃5家,孵化面积2200平方米,在孵项目100余家。(费非 杨萃)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