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宿州市举办大数据应用高峰论坛,全国200余家大数据企业共商云计算产业新思路。当天,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有限公司等5家云计算企业与宿州市政府签署战略协议。两年来,宿州吸引华为、阿里巴巴、亿赞普、科大讯飞等近百家知名云计算企业前来投资,传统农业大市成为我省云计算产业“示范田”,并且积极打造全国最大的在建大数据中心。
下好“先手棋”,集聚资源发展云计算
“技术大变革、产业大融合、企业大创新的三大趋势扑面而来,信息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的浪潮将会带来千亿‘金矿’,谁下了‘先手棋’,谁就能搭上‘头班车’,站上发展的高点。 ”在大数据应用高峰论坛上,宿州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说。
2011年,宿州市负责同志带队在广东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敏锐感受到“云计算”的脉动,立即萌生了大胆的想法:宿州工业化刚起步,但就云计算发展而言,发达地区和后发地区处于同一起跑线,而这也是后发地区弯道超越的契机。经过分析研判,宿州找出吸引云计算企业的优势:位于北京、上海的中心,区位优势明显;宿州煤电资源丰富,电价较低,可为云计算企业提供充足电力保障。谋定而后动,宿州迅速将云计算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产业来抓,成立了高规格的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很快,中国第一代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世纪互联落户宿州,全球最大的通讯设备商——华为公司紧随其后,将宿州作为该公司在华东地区唯一的二级节点。两大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引得一大批云计算企业纷纷落户。
宿州市趁热打铁,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政策:市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补贴云服务等使用费用;重点建设科创中心标准化厂房、科技孵化器大厦等,实现企业入驻即能办公、生产;
166项市直部门审批权全部下放园区,实行保姆式、管家式服务;优化互联网基础建设,给予企业带宽租赁费50%的补贴;对企业员工给予100%个人所得税的奖励;设置研发创新奖励,促进云计算领域产学研用结合。一系列政策要素保障,引导优质创业资本、技术快速向宿州集聚。
产业巧布局,因地制宜打造“三层云”
一、二线城市具有人才、资金等多重优势,多以电子商务、手游网游等为抓手发展云计算应用,而宿州缺少这样的优势,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对产业科学布局。
该市首先从云计算产业链最核心的第一层“基础云”做起,引入世纪互联、斐讯、清华同方等多个“基础云”平台。其中,世纪互联规划建设10万平方米大数据中心,是全国最大的在建大数据中心。第二步,宿州积极搭建云计算产业链第二层——“服务云”平台,现已有华为云、金山云、科大讯飞等落户,它们为入园企业提供一站式IT基础资源服务,并且面向国际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提供云计算外包服务。第三步,依托 “基础云”“服务云”平台,吸引第三层——“应用云”企业入驻,目前,亿赞普、上科院、中国网库等近百家“应用云”企业已相继落户。
云计算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企业家和技术人才,为了让他们 “引得来”“留得住”,宿州市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增强人才吸引力。在宿州云计算产业基地,记者看到,这里拥有全媒体数字创意产业园、酒吧风情一条街、创客咖啡厅、人才公寓等,处处洋溢着时尚阳光气息。基地构建10分钟生活圈,打造员工吃、住、娱乐等一体化平台。宿州市还联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成立宿州云计算产业研究院、电子商务协会,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截至目前,宿州云计算产业基地已有40多家企业投入运营,其中有近20家国内外知名的上市公司,初步形成了电子商务、手机漫游、动漫渲染、生物医疗、大数据处理、智能制造等6大云计算特色产业板块,2015年实现产值逾10亿元,税收3000万元。
应用新引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宿州将云计算产业作为助推转型发展的新抓手和新引擎,深入挖掘其商业价值、管理价值、社会价值,在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提效能、惠民生方面走出了特色。
工业企业转型升级,信息化是有力的“翅膀”。然而,信息化服务费用高,皖北企业大多买不起也用不起。云计算平台则为它们创造了享受廉价、便捷服务的条件。据了解,1年到2年内,宿州将有500家企业获得量身订制的信息化服务,信息化软件成本由原先的20万元左右降到三五万元。华为公司还将协助宿州打造省内信息消费中心、华东电商服务中心、京津及华东大数据处理中心、全国高端智能制造中心。
云计算对宿州传统农业的影响也日益显现。农业生产环节通过植入电子智能模块,实现与云计算平台的无缝对接。加入农业物联网的农民无需下地,坐在家中视频前按按遥控器,就可对安装在田头的传感器、测报仪等智能化设备“发号施令”。借助大数据管理,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等环节,可实现全程追溯。
政务上“云端”,服务上水平。今年,宿州利用大数据资源,在部分社区试点“社管云平台”,把政府部门办事服务窗口延伸到社区群众家门口,市民无需多跑腿,就近即可向政府部门进行办理事项提交和获得办理结果反馈。 2014年起,宿州在全省率先将政务服务与云计算产业相融合,致力于打造高效、阳光政府。目前,与民生相关的数十家单位已加入“政务云”,启动数字城管、智慧社区服务、智慧交通等,大大提升了行政效率,节约了行政成本,让企业、群众感受到便利。(何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