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制造业“痛点”:创新点和增长点

   2016-04-22 安徽日报5版
30
核心提示:我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供给

我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扩大有效和高端供给,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促进供给更好地适应和引领需求——

“不是从1到n的模仿和复制,而是从0到1的创造。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做高性价比的好产品”——

需求引领,创造新供给,抓住大众消费中的盲点、痛点,发现其中的商机

从0到1究竟有多远?当一些传统制造业在转型路上艰难挣扎时,一些创新型企业已擎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旗,跃上时代潮流。

“更专注、更聚焦、更极致!”在合肥望江西路800号,一座高耸的写字楼,华米科技坐落于此。“只有专注于产品,才能找到未来”——这颗声名鹊起的新星用最朴素的实践,诠释着供给侧改革在制造业领域最质朴的涵义。

智能可穿戴设备产业风靡全球,安徽华米科技是当之无愧的佼佼者。 2014年成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华米科技出品的“小米手环”问世。截至目前,产品出货量超过1850万枚,荣登全国第一宝座,跃升全球出货量第二的智能手环及互联网服务企业。

供需结构不匹配、产业低水平重复过剩与高品质产品短缺并存,是当前存在的一个突出结构性问题。国内制造产能过剩,中高收入消费群体却在国外抢购马桶盖、感冒药、电饭煲,让制造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彷徨和窘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快速升级,人们不仅满足于产品的‘有’,更注重产品的‘优’。”中国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刘志迎认为,仍处于低端链条上的国内制造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升级,导致供需结构失衡。 “有供给能力的产品,没有需求;有强烈的需求,却没有供给能力。大量粗制滥造的产品得不到消化,找不到出路,高端需求却转为‘海淘’,资源配置错位。”

小米手环的成功,无疑给当前制造业面临的痛点开出了一剂“良方”。在华米科技公司的产品展厅,不同版本的小米手环、智能跑鞋、小米体重秤等一字排开。“智能可穿戴之路刚刚开始,很多东西需要我们第一次创造,这不是从1到n的模仿和复制,而是从0到1的创造。”华米科技副总裁章晓军拿起一枚小米手环介绍,这款产品一经推出便引爆市场,2014年使用人数仅100多万人,2015年底达1300多万人。

简单道理的背后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米粒”底部壳体非常光滑,是因为华米团队改模具修模具的时间大大延长,普通材质被运用到极致。腕带材料采用顶级亲肤TPSiV,可以避免皮肤过敏,但成本是其他材料的3-5倍。电池尺寸太小,因利润太薄电池厂商不愿意研发,华米团队却把手环续航时间做到了业内极致——超过一个月。“手环成为爆品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需求,做出了高性价比的好产品。”

“我省经济运行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也要辩证地看到,新常态下同样面临较多机遇和有利条件。”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认为,必须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坚持供给创新、需求引领”。

大众消费中的盲点、痛点,往往是未来的商业增长点和利润新亮点。优秀的企业善于倾听百姓呼声,捕捉消费需求,发现其中商机,做好品质,做出个性,靠过硬的、有特色的产品赢得市场青睐。

“智能可穿戴产品很快将与服饰融合,未来与时尚必然要紧密结合。”拿起一双不起眼的儿童跑鞋,章晓军说这是华米与李宁品牌合作推出的智能儿童定位鞋。他翻起鞋垫,介绍奥秘在于里面嵌入了“华米智芯”,实质上是个很小很轻薄的传感器,但有了它,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走失了。

“拼规模和成本的老路已经走不通,抓住产业发展的‘痛点’,从同质化、无效供给中突围”——

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变痛点为增长点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很多家电企业日子不好过。”合肥雪祺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顾维坦言,作为市场化较早的行业,家电行业经过多年洗牌,已经进入集团化经营阶段,竞争日趋白热化。而前些年在家电下乡、节能惠民补贴等政策的刺激下,很多企业一窝蜂地制造小型号、低端冰箱,市场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渐渐浮出水面。 “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同质化、无效供给,而大冰箱领域仍是空白。”

同样深陷产能过剩泥沼的不光有家电、汽车等传统优势产业,甚至连电子信息行业也不能幸免。

“对PC代工企业来说,早觉悟者早新生。”合肥宝龙达项目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卫说,六年前宝龙达集团未雨绸缪地将制造供应链从东南沿海迁往合肥,赢得了时间和生机。

“近年来随着原材料和用工成本的攀升,那些留在深圳等地的同行代工企业,在拼规模和成本的竞争中,存活者寥寥无几。事实证明,劳动密集型的老路已经走不通。”

“以薄利多销为代表的传统制造路径正逐渐光环淡褪,无品牌、雷同性强、附加值低等‘后遗症’正使传统制造业身陷困境。”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供给的痛点,来自长期投资驱动模式下造成的产能过剩,包括杠杆率过高和综合成本不断上升等问题。“必须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

“转型升级”的警报拉响多年,很多制造企业怀着“不变等死,变则找死”的恐惧不知所措。“抢”与“等”,两种认识两重天。

记者日前来到芜湖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轿车三厂的生产车间,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正在轨道上缓慢移动,挨个经过淋雨线测试。“这条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是由传统汽车生产线改造的典范,充分利用富余产能,生产主打产品奇瑞eQ纯电动轿车,去年销售了7000多辆。还有一条生产线完成改造,开始生产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此外,奇瑞新能源年产6万辆铝车身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奇瑞汽车发展部桂飞说。

受宏观经济低迷、自主品牌的不断增加以及车企价格竞争等因素影响,汽车行业的终端需求增长大幅放缓。奇瑞原计划生产传统轿车的部分生产线,成了富余产能。 “谋于陋室,成于荒滩”的奇瑞积极谋变,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改造原有生产线,并成立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团队电动汽车研发能力覆盖了从整车开发到关键零部件技术。

“制造业依靠整体市场规模扩张的发展机会正在缩小,未来的发展机遇更多取决于依靠技术优势、商业模式创新和品牌培育的结构性市场空间。”芜湖市发改委潘吉平认为。

变革由问题倒逼而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升华。

“要抓住产业发展面临的痛点,从同质化、无效供给中突围,变无效供给为有效供给。痛点也是创新点和未来的增长点。”顾维认为,家电行业的痛点在于产品性能质量的提升与成本效益之间如何协调,在于怎样抓住消费者心理,激发其购买欲。从意识到大冰箱的市场空白和消费者需求升级的趋势,雪祺电气果断超前备战大冰箱市场。“瞄准痛点,做大容量,提高能效等级,降低成本,依托用户体验巧妙设计。”他说,当第一台对开门大容量冰箱下线时,做到了三个关键点,即容量达到603升,价格比变频冰箱还要低,但能效等级达到一级。产品一问世便受到市场青睐,订单雪片般飞来,雪祺已经和国内外40多家家电企业展开合作。

“相对于低价,高质更具吸引力。高品质产品供给的缺乏,与高标准空缺不无关系”——

提高供给的质量,摆脱低附加值处境。依托“互联网+”,向价值链高端攀登

“这是一款全球最小的迷你个人电脑!”日前,在宝龙达集团,合肥宝龙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制造总监吴兵权向众人展示这台跟2.5英寸移动硬盘差不多大小的迷你PC。 “这迷你电脑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配置跟普通电脑主机一样,是我们瞄准南美、南非、东南亚等地区的海外教育市场研发的新产品,这个月底就要出货了,订单目前已有2-3万台。”

风来了,好企业不是去避风,而是要站在风口上。

“对我们来说,加快转变,关键是‘加快’。摆脱低附加值处境,提高供给质量。”姜卫说,宝龙达敏锐地察觉到传统电脑行业面临的市场饱和之痛,在市场的寒冬中,成功从代工企业转型为拼技术和人才的新兴企业,目前研发团队已有460人,去年还在台北成立了海外事业部,向海外市场拓展。

制造业要在“质”上下功夫。

“粗放密集、质量低下的加工方式已经行不通,相对于低价,高质更具吸引力。高品质产品供给的缺乏,与高标准空缺不无关系。”省经济研究院宏观服务部主任胡功杰认为,应尽快提高修正行业标准,实施品牌培育战略,引导企业加大产品研发投入,改造技术设备和工艺,练好内功,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竞争力。

别看冰箱门封条不起眼,价格仅十几元,不足一台冰箱成本的1%,合肥经开区万朗磁塑公司硬是把它做成了全国第一。这一家电电子产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其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60%,从2010年起,又展开国际化布局,目前分别在泰国、俄罗斯、墨西哥等地建成5家门封条工厂,朝着“全球第一”迈进。

“门封条很小,但对冰箱能耗控制至关重要,要做到极致并非易事。”万朗董事长时乾中说,十多年来,企业一直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专注于门封条生产研发,把小部件当成大产业,在能耗与成本控制上不遗余力。“曾有一家家电企业苦于能效标准始终达不到一级,在我们将门封条设计改造后,顺利达标。当时一级能效可以获得节能补贴,该企业获利颇丰,我们的技术实力也得到市场认可。”

在博侃电气(合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明看来,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目前是低端产品供大于求,而高端需求空间还很大。 “我国普通电缆市场产能过剩,铁路、石油、冶金、新能源等行业所需的特种电线电缆需求量却逐年增加,高端市场长期被国外企业占据。 ”他认为,他们瞄准中高端市场,生产矿物绝缘防火电缆,耐高温、抗辐射,解决了普通电缆防火性能差、容易产生毒害气体的痛点,能广泛应用于地铁、机场、医院等场所。目前订单充足,产销两旺。

制造业也要在“智”上发力。

今年初,省政府印发加快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

“这就是要依托互联网这一平台,结合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运作模式发生质的变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供给效率大大提升;另一方面加速不同产业融合创新,不断催生新业态,细化产业分工。”阮华彪认为。

在芜湖的欧凯罗博特机器人有限公司,思维车、智能护理机……琳琅满目的智能产品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刚刚推出来的这款扫地机器人能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实现远程监控,家中煤气泄漏或陌生人闯入都能通过红外感应探测到。”公司员工王明利说。

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机遇,“互联网+”让制造业更加智能更加绿色,向着价值链高端努力攀登。

“任何秘诀、法宝,都不可能比技术创新能力更高明。让创新成果真正从书架走向货架”——

供给动力来自创新,把创新落实到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各个环节,用改革“利斧”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一台机器人有四条“手臂”,灵活地把轻小散乱的物料快速分拣,投放装箱。3月17日,记者来到芜湖市鸠江区电子产业园,在瑞思机器人有限公司见到了这种高速并联机器人。 “它主要应用于医药、轻工、电子、食品等轻小物料分拣和搬运上,是自动化生产线的首选装备,能高速、准确地抓取轻小物体,比如分拣电池,每分钟能达到250次。”企划总监张建利说。

瑞思是一家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推广应用“三级跳”的企业。 “核心技术团队主要由天津大学师生组成,拥有完全自主的高速并联机器人核心技术,国家发明专利3项,产品性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曾创造‘中国机器人整机出口首例’。”张建利如数家珍,去年12月公司落户芜湖,创新成果真正从书架走向货架,短短三个月就签了5份订单。

“为夯实产业发展平台,我们积极构建技术研发支撑体系。机器人产业成立了安徽机器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等,鸠江区还加快了机器人产业园2400亩用地规划建设。”潘吉平说,去年以来,芜湖瞄准新兴产业制高点,整合全球高端人才、研发设计、隐形冠军企业等优质资源,大力推进省级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市级产业基地,力争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芜湖板块,到2020年实现产值5000亿元以上。

“创新是我省未来五年发展最鲜明的特征。”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和各领域,落实到推进结构性改革的各个环节。

回首过往,合肥佳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淑萍才知道团队在自主创新技术储备路上孜孜不倦地走了多远。 16年风雨兼程,就是埋首专注于核心技术的历程。凭借强大的系统集成研发创新能力,企业在无人机飞行平台、数据通讯、远程监控系统产品领域崭露头角。

“去年以来,我们的订单应接不暇,现有团队超负荷运转,快要忙不过来了。”张淑萍言语中透着自豪。

在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背景下,企业竟能遇上这种“甜蜜的烦恼”,实属可喜。只是,他们比任何人都明白,任何法宝、秘诀,都不可能比“技术创新能力”更高明。

“供给动力来自创新。不掌握产业的核心技术,不能形成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经济发展就缺乏后劲。唯有创新,才能成就未来。”刘志迎认为,科技创新既是制造业转型的动力,也是内在品质。

不久前,位于合肥南艳湖畔的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全面启用,该院是由清华大学与合肥市政府合作共建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 “未来五年内,研究院将吸收和孵化20-30家公共安全企业,在平安社区、智慧园区、智慧校园等方面对接各大企业,形成公共安全积聚产业链。”清华合肥院副院长苏国锋信心满满。

创新不是一种珍藏,科技成果只有与产业需要、市场需求结合,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和创新驱动发展。“我们瞄准产业方向,全面发力,突破产业链关键环节,营造产业要素加速集聚的良好环境和生态,加快产业基地的整体崛起。”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杨伟表示。

打破成果转化的“玻璃墙”,让束之高阁的研发成果“转”起来,唯有改革“利斧”。从去年9月被列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以来,我省正从科技成果转化、人才集聚、金融服务自主创新、财税政策等方面重点突破,力争到2025年,建成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整体迈上中高端。(郑莉 范克龙)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