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肥的土地上,创新的基因无处不在。
去年底,合肥市知识产权公共平台正式上线,合肥率先在国内打造出完整的知识产权数字生态系统,借助这个平台,未来合肥将成为全国创新资源大数据中心,而这个由合肥市首推的“互联网+技术产权交易”新模式,也成为去年合肥市政府工作创新奖的备选项目之一。
这个知识产权数字生态系统究竟有哪些过人之处?昨天,的“合肥创新力”调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网上“自动”评估专利发明身价
合肥市知识产权公共平台去年年底通过专家组验收,正式上线运行,成为国内首家上线的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市级知识产权信息、运营交易的公共平台,众多功能的智能化水平处于全国前列。
记者在系统操作现场了解到,过去评判一个发明专利的质量和价值,主要是靠各领域的专家人工进行评审分析,往往花费时间较长。如今,通过这个系统,一分钟不到,就能了解到一个专利的质量水平。该平台结合了欧洲专利评价标准和中国专利数据库,经过复杂的数字化运算,生成了7000个动态的“标准专利”作为评判参考。有了这份大数据,在网上就能对新研发的专利自动进行质量评价,基本上可做到高效权威。
“比如一个企业对某个发明感兴趣,但是又不知道前景怎么样,值不值得去投资,现在通过平台随时可以进行评测,还能评估市场身价,牵线匹配合适的交易双方。”项目研发建设负责人介绍。
为创新高地建设提供“超级大数据”
打造一块高科技的数字化土壤,把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项目“种进去”,假以时日,就会像种树一样,这片土壤可以聪明地判断每个项目的价值情况,并自动匹配市场各方的需求,让知识产权的转化变得鲜活又高效。
据了解,平台运行期间,就有河北、湖北、贵州、黑龙江等省份的知识产权局来合肥取经,提出引进技术建设当地的知识产权及创新创业公共平台。而随着合肥的平台技术向外省的输出,预计两年内还将再投入千万元,建设全国性的创新资源大数据管理和运用中心,届时平台的数据处理和运营服务能力将增倍。
“未来可以实现覆盖全国全部的高校院所、20个省以上的中小企业,为合肥创新高地的建设及双创事业的发展提供大数据支撑,规模逐渐会变得更大。”
本土知识产权实现两个全国第一
据了解,该平台运行至今,打造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产权数字生态系统,解决了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创造、管理、运用、保护等整个生命周期中一系列瓶颈问题。已经助力合肥知识产权事业实现了两个全国第一——800多家中小企业以37%的知识产权托管率高居全国首位;同时,高校专利技术成果转化率也是全国领先。(吴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