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安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2016-06-13 安徽日报7版
31
核心提示:2015年以来,安徽在实施“调转促”中确定了建设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今年一季度,14个战略性新

2015年以来,安徽在实施“调转促”中确定了建设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今年一季度,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4.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8.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6%,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2个百分点,基地发展保持良好态势。经验值得总结,也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

一、成长导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的基本依据

产业发展大多会经历初生、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的生命周期,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其产业前景与发展空间各不相同,初生、成长阶段的产业上升空间大、发展前景广阔,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相对较高,而成熟和衰退阶段产业持续发展的空间较小,支撑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趋于逐步减弱。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选择与产业布局必须围绕成长导向来展开。地区经济的结构升级转型,正是依托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高成长性,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实现对传统产业和落后产能的更替接续。因此,成长导向既是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与布局的根据,又是实现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

落实成长导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必须契合世界产业发展动向。当前数字世界与实体世界加速融合,发达国家依托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技术构建的信息物理系统,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并将引发产业生态及其竞争模式不可逆转的革命性变革。(2)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必须嵌入国家产业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是相互支撑、共生演化的过程,产业单兵突进、孤立发展的系统风险高,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产业,不仅能够获得协同发展的外部性收益,而且能在政策层面获得诸多有利条件。(3)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必须融入当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新鲜元素。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低碳、绿色与健康越来越成为当代社会生活主色调,世界经济发展主题也开始锁定低碳经济与绿色增长,未来的产业演进也必然会跟进这一发展趋势,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不可或缺的一块新领地。就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来说,要立足于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发展水平,紧扣上述三个环节展开。 2015年,全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3082.7亿元,增长19.7%,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11个百分点,特别是智能装备、新型显示、智能终端、智能语音、云计算和软件、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设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有机食品加工等产业,目前已呈现高成长、高技术、高融合等特征。这些产业既与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世界产业发展主旋律契合,也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所涵盖。需要关注的是拥有皖山皖水这一极具战略价值的优质资源的旅游产业,要改变发展线条单一、产业协同性差状况,依托“互联网+”打造集旅游、休闲、健康与体育一体化产业链。

二、技术创新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技术创新是产业成长层级的一种标志,决定了产业成长的速度和产业成长层级的高低。由于我国在产业基础与技术研发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存在明显的差距,依托自身的原创性技术打造的开拓性新兴产业总体上较少,大多情况下都是采取跟随战略,并循着发达国家的产业动态与技术路径开展,部分产业甚至是直接靠吸引外资和引进技术移植而来,产业层级和技术水平也因此滞后,特别是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更是由发达国家的核心企业控制,因而只能在产业链低端展开竞争,利润空间十分有限。

安徽在发展新兴产业中,将产业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放在核心位置,取得一批产业核心技术成果和重点新产品,但技术创新滞后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集聚基地中,多数基地的产业在关键生产环节和关键技术上与国外先进企业存在一定差距,比如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低,且国产化零部件生产与国外同类企业仍有明显代差;特别是当今世界科技进步节奏越来越快,在一些新兴产业领域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不断出现,如果不能依托持续的技术创新跟踪产业前沿,现有的新兴产业未来成为新的落后产能的风险概率相当高。要打破这一窘境,只有通过自主研发占领技术高地,形成独领风骚的核心技术和拳头产品,引领全产业链的快速发展,这是安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命线。安徽是科技资源较为集中的省份,要立足于科技与研发力量,以企业为主导,有重点地针对若干关键环节和关键技术,打造产学研协同的技术联盟,力求以局部技术突破,实现以点带面,带动全产业快速发展。同时,还需要在全球范围开展多渠道技术与研发合作,在有重点引入具有全球视野的骨干企业及其研发团队同时,通过资本运作向全球范围内的顶尖企业和研发机构渗透,力求参与其研发活动,实现技术共享,带动安徽本地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不断增强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产业集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组织形式

产业集聚是一种以分工与协作为基础的弹性生产系统和类似生物生态系统的网络组织体系。产业集聚既有利于产业规模的迅速做大,同时也使得集群内部企业间的人员、投入品、技术、信息等要素流动与传播也更加便捷,从而有利于企业间加强经营上合作与联盟,构建长期稳定的协作关系,形成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生态群落,进而在充分获取各自专业化分工形成溢价的同时,分享集群产生的外部规模经济红利。此外,产业集聚也会加剧企业之间的竞争,促使企业通过不断创新以维系其持续的外部竞争力,并在集聚体内部获得较好的位势,同时集聚企业间的组织耦合也为处于价值链不同环节行为主体的集体学习和互动学习提供了便利,企业的技术与知识吸收能力以及群体知识存量得到迅速提升,并为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和知识储备。这种竞争效应和学习效应为产业持续技术创新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产业技术层级不断升级与跃迁。

就安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言,产业集聚意义尤为突出。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多处于兴起的初始阶段,普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条不完整、市场需求不确定、企业竞合规制缺失等特征,尤其是像机器人、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甚至产品及技术标准都尚未定型,行业不确定性大,系统性风险较高。在这种情形下,地理上的集聚能够为这些产业的企业提供一个相互支撑、互为依存的外部环境,既便于降低生产成本、形成产品系列、打造完整产业链条,又能够促使技术标准、企业网络与竞合规制的快速确立。另一方面,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换代节奏快、技术升级频率高,技术创新点多面广,企业的单兵突进、单打独斗很难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要求。以合肥智能语音基地为例,从核心技术层面看,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占有一席之地,但到目前为止,其技术优势仍未能有效转化为全产业发展的优势,很大程度上是受到集聚水平制约。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并在集聚中激活创新元素、形成合力,有利于推动产业全方位、立体化发展。

提升安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聚水平,要在深入分析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趋势和各地区产业发展阶段与特点,在此基础上,针对龙头企业整体实力不足、产业链不完整等突出问题,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的思路,坚持龙头企业、创新平台、领军人才、服务支撑和研发基地相结合,谋划全省产业集聚布局。具体推进中,特别要注意在重点培育或引入龙头企业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填补产业链缺失或薄弱环节,对于那些具有全球竞争力与市场号召力的行业龙头,以及掌握关键技术或关键生产环节的配套企业,甚至可以为其开辟绿色通道和政策特区,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汇集上下游配套产业,催生全省范围内形成各具特色经济增长核心,促进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突破和发展。 (方劲松 作者单位:省委办公厅)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