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为“中国制造”雕琢核心零部件

   2016-07-31 安徽日报1版
56
核心提示:气封、油封、转向管柱、转向轴、安全带插件、排气系统管……千万别小看了这些“不起眼”的零部件,没有它们

气封、油封、转向管柱、转向轴、安全带插件、排气系统管……千万别小看了这些“不起眼”的零部件,没有它们,汽车上不了路,飞机上不了天,轮船下不了海。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在马路上看到的绝大部分汽车里,都有来自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生产的零部件。

将“不起眼”的零部件做专、做精、做特、做新,宁国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里的众多企业在各自领域深耕细作,成为知名厂商背后的“隐形冠军”。 2015年,基地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09.2亿元、税收1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1.8亿元;今年前4月,完成工业产值98.6亿元、税收3.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3亿元。

“基地将积极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为实现工信部提出的‘到2020年中国核心基础零部件自给率达到70%’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基地相关负责人展望说,到2017年,基地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产值达380亿元以上、税收达13亿元以上;到2020年,力争产值突破800亿元,税收突破17.5亿元。

行业“配角”站上专业“高峰”

——主攻密封元器件、高端机械基础件、电子元器件三大特色领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的代表性企业,成为行业内的“配套专家”

今年6月初,宁国中鼎集团斥资1.3亿欧元,收购了欧洲AMK公司100%股权。这家公司总部位于德国,是电机电池控制系统、驾驶辅助和底盘电子控制系统供应商,为行业内的领跑者。收购完成后,中鼎将增强在汽车电子领域的技术水平,实现产品由零件向部件升级,市场从传统汽车向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拓展。

作为基地内的龙头企业,中鼎精彩诠释了“配角”亦可成“名角”的特色成长之路。

以密封件打开市场的中鼎集团,“深耕”汽车橡胶零部件,开发出发动机系统、底盘系统、车身系统等逾万种产品。自2011年起,中鼎连续5年跻身“全球非轮胎橡胶制品50强排行榜”。因为中鼎,宁国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汽车橡胶零部件生产基地之一,约占全国非轮胎类汽车橡胶零部件市场份额的20%,产销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

“我市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主攻密封元器件、高端机械基础件、电子元器件三大特色领域,每个领域都有‘专精特新’的代表性企业。他们专注于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不断攀登专业‘高峰’,成为行业内的‘配套专家’。 ”宁国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仇海斌介绍说。

保隆安徽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排气系统管件、车轮配件及车身结构件等,产品畅销76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客户有通用、福特、大众、奥迪、丰田、本田等。该公司气门嘴年产销量3亿多只,位居全球第一;排气尾管年产销量1亿多套,位居全球前三。在车身结构件上,公司研发的内高压一体成型技术获得了国家技改项目的专项资金奖励。一体成型,不仅节省材料、规避了焊接造成的气孔等缺陷,还减少了10%的重量,从而在不影响安全性能的前提下让车身更轻、更省油。

运用于发动机、变速箱等部位的油封,是保障汽车运行安全的关键零部件。此前,油封产品为外国企业垄断,经过数年积淀,安徽欧凯密封件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油封产品已经小批量生产,有望打破外企垄断。

安徽安泽电工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铠装矿物绝缘加热电缆生产商,其产品在石油开采加工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下一步有望进军高铁市场,成为全球电加热领域标杆企业。

瞄准洗衣机内部关键零部件,安徽聚隆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传动连接件、洗衣机减速离合器等系列产品,申报国家专利近百项,其中,“双动力减速离合器”成为海尔公司国内唯一免竞标采购部件……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而核心基础零部件位列 ‘四基’之首,是转型升级的关键和基础产业。 ”仇海斌说,列入全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以来,基地以“提升中国核心基础零部件自给率”为目标,加快“调转促”步伐,目前,基地共有核心基础零部件上下游企业共计153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企业61家,国家级创新平台3家。

“创新,再创新”掌握“行业话语权”

——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1家,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总数103个,凤形公司“产学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兴起,中鼎应运而生;2014年,中鼎集团全球销售收入102.5亿元,成为宁国乃至宣城首家销售收入超百亿的工业企业。谈到企业兴盛的秘诀,公司相关负责人答道:创新、创新、再创新。

记者了解到,中鼎构建了集团研发本部、海外研发中心和产学研合作的三层研发体系,现拥有工程技术人员650人,先后承担了国家“工业转型升级强基工程”1项、国家科技攻关和科技支撑计划3项、国家火炬计划9项,已经形成了自主设计、材料研发、模具制造、试制和试验的体系化创新能力。

当年和中鼎同列宁国乡镇企业“四大名旦”的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凭借不断地创新,成长为国内规模最大的耐磨铸件专业生产企业。公司每年从产品销售收入提取不少于3%用于科研经费投入,并聘请知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为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进行指导和咨询。公司与广州暨南大学等单位合作的“产学研”项目——《节材耐磨损钢铁材料制造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实现中国耐磨材料行业在国家级科技奖项上“零”的突破。

安徽聚隆传动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洗衣机减速离合器,改变了传统洗衣机的洗涤方式,掀起了全球洗衣机行业的革命风暴;宁国市海伟电子有限公司研发的低发热且局用多重保护功能的金属化薄膜为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在业内独树一帜;宁国裕华电器公司成功研发了应用于新能源发电等领域的直流滤波电容器……目前,基地关联企业持有发明专利214件、重大科技成果241件、省级以上新产品134件、省级以上知名品牌30个。

“谁掌握了标准,谁就站在了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上。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和推动企业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掌握行业话语权。”基地工作人员黄剑介绍说,基地牵头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总数103个。其中,宁国东方碾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9项国家标准和4项地方标准的制定;宁国市东波紧固件有限公司主持参与了5项国家标准的制定;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耐高温润滑油O形橡胶密封圈、车用空气滤清器橡胶密封件2项行业标准的制定。

在核心基础零部件产业中,检验检测是产业链中的关键环节,同样关乎着行业的话语权。仇海斌介绍说,基地依托行业龙头企业,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级耐磨铸件检验检测中心、赛宝基础零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公用型汽车零部件检验检测中心和省级石墨烯材料重点实验室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从而使基地企业不出宁国便可完成检验检测。

“四换四驱”增强发展“后劲”

——推动“空间换地”“机器换人”,标准化厂房使用率突破70%,70%以上企业使用了自动化生产线;引进高层次科创团队;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强筋壮骨

“引导和推动企业从生产零件向生产部件转型,由生产普通产品向高端核心产品转型,由应用领域向高端领域延伸,这是基地下一步努力的方向。而支撑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就是‘四换四驱’。 ”仇海斌谈道,“四换”即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互联网+换新,“四驱”指创新驱动、上市驱动、物流驱动、品牌驱动。

作为山区县,宁国在土地要素方面制约较为突出,部分优质项目受土地指标限制无法落地。面对这种矛盾,宁国加大“僵尸企业”处置力度,积极引导企业兼并重组,促进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欧凯密封件公司老厂区20余亩,发展新项目受到制约。在市里帮助下,欧凯收购了正破产清算的中淼精线公司,迅速启动上马了汽车减震器油封项目。据了解,该项目2016年全面达产后,公司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3亿元。2015年,基地成功调整处理“僵尸企业”5家,盘活闲置、低效用地700余亩,满足了新兴项目建设需求。通过开展“空间换地”,目前,基地标准化厂房使用率已突破70%。

在晨光汽车零部件精冲车间,记者看到,13个机器人电焊工成为生产线上的主角,机械臂有节奏地快速翻飞,一套套支架总成件很快完成了焊接。在一旁负责看管 “机器人”的胡亮华原来就是电焊工,自从厂里来了机器人“员工”后,他就“解放”出来,负责在一旁“照顾”它们。他拿起一个刚下线的产品展示道:“一个机器人电焊工相当于4个熟练工,机器加工的产品质量稳定、外观漂亮、精度更高。 ”

凤形公司成功研制了智能机械化铸球生产线;莱恩电泵公司引进全省首台HRPS快速成型机(3D打印机),欧凯密封件引进光学自动分拣机……在智能制造时代,基地内企业纷纷通过“机器换人”,提升企业生产科技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 2015年,晨光等8家企业引进工业机器人50余台,70%以上企业使用了自动化生产线。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企业得以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基地及企业高度重视“智力投入”,积极引进高层次科创团队,目前,已落户的科技团队有5个,分别为浙江开山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梅忠团队的 “滑片式空压机”项目;华成金研公司程国华团队的“高温合金材料”项目;开发区与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合作建设基础零部件产业技术研究院项目;引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宋国亮博士创新团队,与新宁装备公司合作开发径向式汽轮机项目;引入复旦大学彭慧胜博士创新团队,与龙晟科技合作筹建博士后工作站和石墨烯材料实验室。据统计,基地现有科技研发人员4220人,长期聘用国内外专家200余人,研发人员占从业人员之比为12.8%。

“目前,基地有7家企业在主板上市,有9家在新三板上市。以中鼎为代表的上市公司,积极开展海内外并购重组,不断强筋壮骨,延伸产业链条。特别是通过并购引进核心技术,促进了基地内技术和产品的转型升级。 ”仇海斌高兴地说。(李跃波 鲍亮亮 张敬波)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