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淮南日报消息,为进一步推进人才高地建设,加强重点产业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淮南市紧贴重点产业需求,实施“50·科技之星”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工程,采 用“1个产业创新带头人”+“1支带头人助理队伍”的“1+1”的模式,通过建团队、聚人才,创造出了“1+1>2”的综合效益。
——创新团队汇聚转型动力。近年来,淮南市共设立了61支研发创新团队,在61名创新团队带头人和255名带头人助理中,拥有院士1名,博士54名,硕士 96名,其中6名入选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7名入选省“特支计划”。研发创新团队吸纳2000余名创新创业人才参与科研攻关,团队依托单位 有4家设立了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家在创业板上市;3家在新三板上市。
——团队设立向重点产业倾斜。近年来,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一直是淮南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因此在设定申报对象时,淮南市将团队设立重点向重点产业倾斜,尤 其是重点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单位,涵盖了新型煤化工、现代装备业、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光电新能源、现代医药等产业领域中的龙头骨干企业以及高 校、科研机构。同时,要求创新团队依托单位在同行业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财务状况良好,有良好的工作和研发条件,有 鼓励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重视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和使用。
——团队管理向自主创新引导。科技创新团队设立后,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领导和协调指导,将自主创新的成效成果作为每年考核团队的重要依据,鼓励团 队设立单位积极主动加大对创新团队研发经费的投入,大胆选聘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不断提高自主创新项目研发水平。近年来,创新团队的设立单位共计投入团队建 设资金6.92亿元,获得科研成果184项,申请专利500余项,创新成果产业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7.36亿元。
——团队服务向优秀等次助力。对被确定为“淮南市‘50·科技之星’创新团队”的,实行三年制的年度考核和合同管理。年度考核时,分等次进行评选,并针对 评选不合格者制定淘汰机制。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团队单位,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市科技经费等给予优先支持,优先安排市科技计划项目、参加国内 外专业培训或学术交流,业绩突出的团队成员优先或破格评定技术职称。市级人才专项资金共计投入资助经费650万元,并对优秀团队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考核 期内每年给予不少于10万元的经费资助,所在县区政府和依托单位同时给予适当的经费配套。
依托“1+1>2”的自主创新模式,淮南市设立科技创新团队,实施“组团”聚才,培育和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集聚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保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持续开展协同攻关,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战略性产品,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智力支持。(谢郁坦 柏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