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前国内产业升级大势来看,新兴产业正处于市场需求和投资需求旺盛期,人才、技术、资本等产业要素的配置正在进入新一轮持续优化期。把握住这一机遇,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就有望突破规模不大、创新能力不强的“天花板”,在若干重点产业领域加快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和领军板块。
优良的体制机制环境,是聚集优质产业要素的前提。产业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形成对人才、技术、资本更具吸引力的大环境。中央深改组刚刚审议通过 《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已经释放出明确而强烈的信号。我省聚集着一批重要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这是产业创新的“源泉”。在构建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薪酬体系和收入增长机制上,进行更大胆、更富创新性的探索,不仅要充分调动省内既有科研队伍的才智和热情,更要广泛吸引更多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团队。要把握高校 “双一流”建设机遇,突出需求导向、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更有针对性地加强重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进一步壮大全省一流高校、一流学科、一流人才队伍,为创新注入源头活水。要更加充分地实现和保障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的自主权,从根本上调动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要构建更加活跃的创业投资体系,充分发挥资本对创新创业团队的发现和遴选作用,加快技术成果的“变现”和增值步伐。
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要更加突出企业主体、市场主导。充分尊重企业在技术路线、产品升级等方面的主动权,鼓励各类企业结合市场需求和自身主业的技术升级方向,广泛搭建各类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构建高效协同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涌现更多原创能力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美誉度的行业排头兵企业。同时,瞄准境内外新领域、新趋势,大力引进领军企业、优秀团队,鼓励省内企业境外投资并购“隐形冠军”,让企业迸发更加强烈的创新意愿。
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更需要政府主动作为,强化保障。首要的是,搭建更加公平公正、导向明确的政策体系,让真正执着创新的企业得扶持、享优惠、受激励。要通过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消除各种潜在壁垒和障碍,实行“宽进严管”,以优良的市场秩序激励企业向上向善。要尊重创新的高风险、高收益属性,充分授权放权,建立容错机制,激发干事创业热情。要适应万物互联的新趋势,加快弥补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的 “短板”,构建开放共享、便捷高效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胡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