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看似普通的小茶几,却集家具与多种电器于一体,今年4月底,一款名叫“厅吧”的创新家电在安徽滁州诞生后,立即在互联网上受到热捧,原本期望众筹100万元,不到一个月众筹资金就超过了1000万。
“厅吧”在滁州诞生并非偶然,在其背后,是一个产业日渐集中、产业链日渐完整的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加速崛起。把握时代潮流,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产业升级,越来越多的创新产品将从滁州出发,走向引导消费、引领市场的征程。
近年来,滁州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调转促”步伐,找准符合滁州实际的路径、抓手,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实现加速崛起。“十二五”期间,滁州市生产总值一年一个新台阶,2015年多项经济指标总量跻身全省前五名,阔步迈入全省第一方阵。今年上半年,滁州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继续昂首快步向前。
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创新驱动培育发展强劲动力
“厅吧确实很有创意,外形跟茶几一样,但抽屉打开是冰箱能放啤酒,两端有USB插口可以给手机充电,还集成了音响,可以直接用蓝牙连接。”滁州市民唐先生,在这款创新家电众筹时也买了1台,不但节省了家里很多空间,也让生活更加方便。
“这款创新产品,是滁州扬子空调有限公司与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合作的成果,典型的‘滁州模式’。”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夏广北说。
即将在滁州生产的一款洗碗机,也将引领消费市场的发展。
2015年11月5日,博西(滁州)家电产业园启动仪式暨洗碗机工厂奠基仪式在滁州举行。这是博西家用电器集团目前在中国国内唯一的洗碗机生产工厂,预计2017年投产。据悉,这款产品也是经过多年考察和研发,专门为中国人定制的洗碗设备,解决中国人碗筷不规则、碗筷油污大的问题,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受到网络热捧的厅吧在滁州诞生,极具市场前景的洗碗机在滁州落户,一件件高端产品的背后,是滁州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加速崛起。
家用电器是滁州传统产业,2010年滁州市被授予“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荣誉称号。但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在发展中抢占先机?
“十二五”期间,滁州抢抓机遇,大力推进智能家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家电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到2015年,滁州全市智能家电及关联企业已达180余家,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功入选安徽省首批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2016年年初,滁州市获评“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称号,成为全国唯一集“中国家电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家电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家电产业示范基地”于一身的“国字号”家电产业基地。
滁州经开区智能家电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内,博西(滁州)家电产业园、安徽康佳电子有限公司、滁州扬子空调有限公司、安徽鲲鹏装备制造有限公司……一大批高端家电主机及配套企业,引领着滁州家电产业乘风破浪;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华东分中心等,从研发、设计平台到检测平台,全面为家电企业开展服务;中科大、中科院等重点高校,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帮助家电企业攻克一个个科技难题、孵化出一批批高端项目。
据统计,2015年,基地实现产值356.4亿元,同比增长15.4%,完成税收13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6.3亿元,同比增长30%。今年上半年,该基地实现产值206.4亿元,同比增长11.1%,总量位列全省各基地第二。
智能家电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的支撑。
2015年至今,滁州智能家电产业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获批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29家;新增省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46件;授权发明专利36个。鲲鹏装备模具以“一种兼容凸凹模带压空功能的真空成型机”项目,荣获2015年安徽省科学技术大奖三等奖。滁州扬子空调器和中国家电研究院安徽分院凭借扬子圆柱式柜机设计,获得第二届“江淮杯”工业设计大赛金奖。
除智能家电外,滁州也在推动新能源汽车、绿色食品、营养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集聚,为经济腾飞带来新动能。2015年,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507亿元,增长25.7%。而2016年,滁州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将力争达到600亿元,增长20%。
传统产业加速改造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大力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的同时,滁州市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作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高压包包打天下,遥控器遥控东西”,滁州天长市秦栏镇,曾经因电子产业发达成为全国电子名镇,但科技的快速发展,让秦栏镇的传统电子产业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秦栏镇的电子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过20多年的发展,400多家以生产高压包、遥控器为主的电子企业,占据了国内、国际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2010年左右,随着科技发展,家电产品更新换代很快,遥控器受到很大冲击,而高压包更是一跌再跌,因为随着液晶电视的发展,高压包虽然还有需求,但量已经非常小了。”秦栏镇镇长王金友说,曾经的辉煌快速褪去,让秦栏镇意识到必须寻找出路。
电子产业积累了近30年,企业众多,在此基础上,“十二五”之初,秦栏镇党委政府开始推进传统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其中一个重点工作,就是大力实施电子产业高端化。
安徽省都德利电子有限公司,曾是秦栏镇的一家传统电子企业,以生产家电遥控器为主。在遥控器市场受到冲击时,公司开始向高端的光电产业升级发展。
“现在主要做室内外的LED显示屏,但与一般组装企业相比,我们拥有核心技术,就是LED灯的封装。”安徽省都德利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柱兴介绍,公司能进行LED灯的封装,就相当于能生产汽车中的发动机,对科技含量要求很高。
近几年,该公司先后投入5000万进行科技研发,让产品实现了节能环保、寿命长,也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
“秦栏镇这五年,有过辉煌,也有过低潮,现在处于恢复性增长,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调转促,对秦栏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王金友说,在电子产业升级的基础上,秦栏镇持续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光伏产业基地化、汽车和摩托车零部件产业规模化。如今,秦栏镇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汽车和摩托车零部件产业也在不断扩大规模。
通过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调整产业结构,2014年,秦栏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41.41亿元,跻身全省专业集群镇“百亿俱乐部”。2015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达到151亿元。
秦栏镇的传统产业升级,是滁州多年来大力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缩影。2015年,滁州市制定了《滁州市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暂行)》,将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家电产业、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化工产业、硅基材料产业等作为重点产业改造升级。
重点发展安徽猎豹公司SUV、皮卡、MPV等乘用车,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填平补齐生产线,理顺制造工艺,迅速实现Q6、CS10、CT6产品达到10万辆规模;围绕传统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品牌建设,不断开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和传统食品工业化改造,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以定远盐化工、来安石油化工等为基础,加快推动化工产业向高附加值、精细化方向转型升级;依托凤阳县丰富的石英砂资源以及一批龙头企业,以硅基新材料产业为基础,积极吸引一批央企、民企投资凤阳,促进产业集聚,推动硅基材料产业链向高端延伸……
重点产业改造升级,重点企业做大做强,滁州的雄心壮志令人振奋。2016年,滁州市出台目标更加明确、任务更加细致、措施更加具体的《2016年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工作方案》,以培育百亿元企业和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为突破,不断推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冲刺并站稳全省第一方阵,实现全市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问题导向精准帮扶,提升服务水平助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产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如何才能为企业发展打造一个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利于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资源丰富的人才环境?
近年来,滁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对企业开展精准帮扶,着力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切实帮助企业减低运行成本,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大空间,用高效便捷的服务,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官网上,“滁州经开区企业服务直通车”位置醒目,通过这个端口,企业无需往来管委会,就可反映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而政府也会很快上门服务。
“墙内事是企业的,墙外事是园区的”、“用服务的精神、成全的情怀、服务的理念,真正做到把难处留给自己,把方便留给企业”……在开展精准帮扶的工作中,这些理念在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人心。
嘉美印铁公司所属的嘉美集团,是中国最大的三片罐制造企业之一,2015年6月,集团发现世界印铁制罐行业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并决定在滁州建设新的生产线,但要求在2016年4月实现试生产。
10个月内要完成厂址选择、厂房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生产线到位、新产品设计等,时间非常紧急,接到嘉美印铁公司反映的困难后,滁州经开区管委会立即召集相关部门、单位,商讨解决办法并很快落实。
短短八九个月时间,嘉美印铁公司新厂周边的道路交通、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全部完工,新产品制造需要的蒸汽管线,也延伸到了厂区门口。这意味着,只要企业准备好,生产就可以随时开始。
“我们只需要关心企业内部的技术研发、生产线建设和新产品销售,其他的都交给政府。”嘉美印铁公司总经理黄星文说,滁州的政府服务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2015年年初,滁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企业帮扶行动方案》,明确领导牵头帮扶机制,坚持问题导向,实行问题在一线发现、难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的“一线工作法”,开展“经济运行服务月”、“百日帮扶”等活动,畅通企业诉求渠道,加大督查督办力度。
截至2016年3月,滁州开展“百日帮扶”活动以来,全市共收集各类企业反映问题1029个,涉及用地指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融通、人力资源、产业链、物流、环评、能评,以及政策兑现、技术人才子女入学等各个方面,已解决问题978个。
针对企业用钱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滁州开展银企合作、构建多层次融资平台;对于企业用地难问题,全市积极提高土地利用率、争取土地指标;为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全市采取多种形式组织招聘;为了让利于企业的政策落到实处,滁州积极宣传近年来国家、省、市促进工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指导企业用活、用好、用足;落实“涉企收费进清单,清单以外无收费”,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减轻企业负担和压力,为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面对经济下行等诸多困难,滁州市实现了新常态下的新发展,整体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1306亿元,年财政收入2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7亿元,工业总产值2528亿元,顺利实现了冲刺全省第一方阵目标。2016年上半年,滁州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增速全部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又交出一张精彩的“半年考”成绩单。(韩震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