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批 三年或基本建成

   2017-01-12 中安在线-新安晚报
30
核心提示:“科学名城”合肥又升级了!昨天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从省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综合性

“科学名城”合肥又升级了!昨天下午,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从省发改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1月10日正式获批,成为继上海之后第二个获批的城市。信息网络互联互通的天地一体化信息中心、能治疗癌症的离子医学中心、有“超级显微镜”之称的先进光源装置,都有望落户合肥。

谈优势——

三个大科学装置成招牌

“合肥之所以能获得认可,与合肥在大科学装置、学科建设、新兴产业集群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基础和优势有很大关系。”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介绍,合肥地区拥有“人造太阳”,也就是全超导托卡马克,以及同步辐射、稳态强磁场三个大科学装置,形成了集群优势。同时拥有雄厚的科教水平和研发实力,各类研发机构达1000多家。其中,大家熟知的量子通信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智能语音、磁约束核聚变、功能材料等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深入,一批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也在合肥聚集。新型显示、机器人、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逐年增加。

谈思路——

新建大科学装置组集群

吴劲松表示,建设方案获批后,合肥综合性科学中心将分四个层级。核心层将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新建一批大科学装置,提升现有大科学装置性能和开放度;中间层则依托现有平台,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型大学和研发机构,提升现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的创新能力,开展多学科交叉前沿研究;外围层则围绕产业链创新布局,凭借一批有前瞻性的技术,形成产业集群;最后则是组织实施大型科技行动计划,以大科学装置为基础,实现学科建设、人才汇聚等协同发展。

记者了解到,在区域规划布局上,合肥将构建大科学装置集群核心区、“双一流”建设核心区、科技成果转化层核心区三大核心区。除了现有“人造太阳”等大科学装置外,还将新建一批大科学装置,形成集群。

谈特点——

聚焦信息能源等四领域

“把科技成果进行转化,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从整体来看,它将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吴劲松透露,比如在信息方面,除了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外,还将谋划建设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中心,实现信息网络全覆盖。在健康领域,将引进建设我省首个离子治疗中心,以及大基因中心,“通过质子或重离子对癌症患者进行放射治疗,不仅可以精准打击,也能减轻癌症病人的痛苦。”

随着雾霾天气频发,大气质量越来越受关注。吴劲松表示,在环境领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还将建设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装置,进行长期性大气环境综合观测和研究。

谈进展——

科学中心三年基本建成

“拿到批复后,我们将按照批复要求,全面启动科学中心的建设。”省发改委主任张韶春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接下来将首先成立理事会,制定相关章程,设立管理部门,建立推进机制和管理制度。同时,推进新建大科学装置的开工建设,在科研管理、高端创新人才引进、科研人员激励机制等方面也会进行探索。

张韶春介绍,按照计划,到2020年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将基本建成,同时,大科学装置建设取得突破,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共性技术研发圈和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基本成形,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到2030年,建成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吴碧琦)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