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航母”扬帆启航

   2017-03-13 安徽日报2版
35
核心提示:在浩瀚的宇宙中,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不间断地与地面进行量子通信;“全超导托卡马克”“

在浩瀚的宇宙中,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不间断地与地面进行量子通信;“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先后创造世界纪录;世界最薄0.15毫米信息显示触控玻璃实现量产,阳光电源光伏逆变器发货量全球第一……2016年,我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9位、中部第一。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升级有优势,要下好创新“先手棋”,加强改革创新,努力闯出新路。一年来,我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核心位置,充分发挥科教大省优势,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作为重大平台,推动创新成为安徽发展最强劲的增长引擎、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最亮丽的“金字招牌”。

立足优势探新路 下好创新“先手棋”

——依托科教优势,推动形成一批初具全球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引领安徽走在科技创新前列

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在合肥市高新区揭牌。这是继上海之后国家正式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也是继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之后,又一科技创新国家战略在安徽布局落子。

“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历来是一片创新的热土,近4年来,高温超导、量子通信先后两次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重要压力容器研制夺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目前,我省拥有“同步辐射装置”“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3个大科学装置,是全国除北京之外大科学装置最密集的城市。去年,全省已建成国家级创新平台161个;获授权发明专利15292件,增幅全国第一。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揭牌,标志着这一国家级“科技航母”正式扬帆启航。这不仅为安徽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增添了一个重大平台,也意味着安徽已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是中央赋予安徽的历史使命,是我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取得的重大进展,在我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省委书记李锦斌指出,我省将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产业等综合优势,将国家科学中心打造成为世界知名科技创新高地,推动形成一批初具全球影响力的重要科技成果,引领安徽始终走在科技创新前列。

“安徽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居全国第9位,部分指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安徽已进入创新发展的最好时期。 ”全国人大代表罗平介绍说,下一步,我省将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着力点,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全力推进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安徽乃至全国创新发展提供新经验新成果,率先进入创新型省份行列。尤其要大力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布局建设若干新的大科学装置,建设若干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着力打造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的重要策源地和动力源。

聚焦前沿建“航母”抢占创新“制高点”

——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打造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质子治疗项目已开工建设,分布式智慧能源集成创新平台近期将开工,联合微电子中心完成可研报告编制,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研究设施正在编制方案……随着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启动,各大新型创新平台积聚力量、蓄势腾飞。

去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徽时指出,安徽作为科技大省,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讲话精神,聚焦前沿建“航母”,集全省之力打造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科学中心将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催生变革性技术和新兴产业。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历来被视为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林念修说,合肥集聚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科学装置群,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大学,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具备了良好基础。“大科学装置是合肥科学中心的核心。”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万宝年介绍,在提升现有大科学装置性能的基础上,我省将继续聚焦前沿科技,争取新建聚变堆主机、大气环境立体探测、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发挥“1+1>2”的科研集群效应,打造跨学科、综合性、多功能的国家科学中心。

依托现有的大科学装置,我省正规划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大基因中心、离子医学中心等多个新型科研平台,力争催生更多战略性新兴产业。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是我省科技创新的“一号工程”。为了给组建国家实验室创造条件,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先期成立。全国政协委员、中科大常务副校长、中科院院士潘建伟透露,正在筹建的中科大高新园区是量子创新研究院的支撑单元,与量子创新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一起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创新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的完整创新闭环,共同构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发展,必须在技术创新上快人一拍、先人一步。 ”全国人大代表陈学东认为,要紧紧抓住有良好发展机遇的前沿科技领域,努力实现重要突破,从而为安徽创新发展集聚起强大动能。

“我们要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成国家创新体系的重大基础平台、大型开放式研究基地、创新性成果不断涌现的创新高地、代表国家水平的创新策源地。到2020年,基本建成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省发改委副主任吴劲松表示。

敢为人先求突破 打造创新“先行区”

——推进制度创新,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完善机制、强化保障,在重点难点领域先行先试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技创新是核心,制度创新是主攻方向。 ”省委书记李锦斌指出,要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相结合,在打造创新驱动先行区上求突破。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是当前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任务。 ”全国人大代表张韶春说。我省将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开展创新驱动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在科研管理体制机制、高端创新人才引进、科研人员激励、科研机构评价等重点难点领域先行先试。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1+6+2”配套政策,一改过去“科技部门先立项、拨款,企业再做项目、搞研发”的做法,转向企业先投入、市场再评价、市县先补助、省里后补助,只认条件和绩效;由过去自由申报、专家评审、注重项目自身科技含量和水平,转向合同管理、绩效评价、注重项目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极大地调动了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去年,我省围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全面展开76项创新改革任务,在创新高校院所工资激励机制、科技金融、编制“周转池”试点等方面形成一批制度性成果。

创新驱动发展,制度是保障。我省正积极探索在理事会领导下的国家科学中心决策与管理运行机制,今后将继续发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凡是市场导向明确的科研项目,一律由企业牵头、政府引导;凡是科研院所和高校能接得住、管得好的事项,相关部门能放就放,充分激发科学家的自由探索精神和创造力。

“企业创新源于市场需求,企业创新效果要由市场检验,企业创新成果需要在市场上实现。 ”全国人大代表杨桂生表示,注重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必将进一步激发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让技术创新体现出更加鲜明的市场导向。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我们将为合肥国家科学中心量身定制人才政策。 ”省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将落实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用人自主权,在出入境便利、薪酬待遇、编制职称、科研项目管理等方面,制定更多针对性强、影响力大的特殊支持政策。全国政协委员赵韩建议,可以借鉴先进地区的相关经验做法,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开辟并畅通“绿色通道”,紧扣“高精尖缺”需求,实现精确引进,让“近者悦而尽才、远者望风而慕”。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既是实施创新发展行动的重大任务,也是未来发展重要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省委书记李锦斌指出,我省将紧紧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继续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引领新常态、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为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强劲支撑。(记者 桂运安 聂扬飞 吴林红 汪国梁)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