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部省份安徽走出了一条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制造业转型之路。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17.8亿元,对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50.6%提高到66.4%。
核心技术加速创新 填补多项国内空白
在世界制造业争相竞争的液压元件行业,我国曾因“未掌握高端液压件核心技术”而长期依赖进口,年进口量达到约千亿元。2008年,安徽博一流体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放弃经营年产值2亿元的“液压器件维修与配套”产业,开始转型向自主研发高端液压件。
博一董事长闵玉春说,经历四年的高投入研发、不断尝试,2012年,博一终于成功研发高端液压件,弥补了国产空白。
在盾构隧道掘进机的关键零部件中,主驱动减速机产品及技术也曾长期被国外垄断。安徽行星机械陆续投入上千万元,终于成功研发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主驱动减速机。
工信部出具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证书认为,该公司完成的成果“盾构机主驱动减速机”填补国内空白,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安徽,近年像博一流体、行星机械这样一批制造企业,通过技术攻坚克难,突破并掌握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关键核心技术,改变了技术对外依存现象。
如2016年应流集团研制的CAP1000和CAP1400核一级主泵泵壳开始交付使用,使我国跻身世界少数几个掌握一级主泵泵壳制造技术的国家行列。如合肥皖化电机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世界第三家拥有炉水泵制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鉴定,该公司生产的“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启动系统再循环泵”填补了国内空白,可替代进口产品。
龙头企业引发链式反应 千亿级产业基地崛起
在安徽合肥新站区京东方10.5代线项目的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工作着。这是全球首条第10.5代TFT-LCD液晶面板生产线。京东方已从行业初进者,成长为全球显示行业的领军者。
擦亮中国制造的新名片,创新驱动是立业之基。京东方集团副总裁、合肥区域总经理张羽介绍,截至2016年12月,京东方集团累计可使用专利超过50000件,2016年新增专利申请数量7570件,其中80%以上是发明专利,美国专利授权量在2016年度美国专利服务机构IFI Claims发布的统计报告上位列全球第40位。京东方在海内外均设有研发中心,
产业集聚激活链式反应。合肥新站高新区经贸局副局长蒋昌宽介绍,京东方集团在该区投资已超千亿元,围绕京东方项目的供应链配套体系逐渐形成,目前已吸引法国液化空气、美国康宁公司、住友化学等50多家上下游企业就近配套。
这样的例子在安徽并不鲜见。在芜湖埃夫特机器人公司展厅,一个高近2米的黄色码垛机器人正有序地将地面堆放的货物箱,一个个快速搬放在传输带上。
这款由埃夫特自主研发的机器人重复定位精度可以达到±0.3mm。成立于奇瑞内部的这家机器人公司,从2007年零起步,通过加大自主创新,如今已经连续三年机器人本体销售产量位居全国第一。
作为首个国家级机器人产业集聚试点,芜湖机器人产业基地2016年产值同比增长32.7%。埃夫特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张帷说,越来越多国内机器人相关领域的顶尖制造商来到芜湖,如今已经集聚76家上下游企业。
政策红利助力制造业 下好创新“先手棋”
2016年安徽省共6家企业入选全国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和培育企业名单,其中示范企业3家、培育企业3家,占总数的5.8%,排名全国第4位。
企业的创新,离不开好的政策环境。“缺屏之痛”曾令国内显示产业长期受制于海外。京东方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主动参与技术的创新变革。2008年,安徽合肥抢抓产业升级转型的重大机遇,做出投资引进的决策,建成了国内唯一新型平板显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为京东方的创新驱动道路提供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营改增、出口免抵退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有力支持了制造业的发展。从一家山区铸造厂起步,安徽应流集团逐渐成长为全球机械装备高端零部件制造领先企业。应流董事长杜应流说:“经测算,2016年,集团整体税负为5.3%,较2014年的6.23%下降了15%。”
高标准的研发投入水平,有效提升了安徽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张羽说,多年以来,京东方集团的研发投入比维持在营业收入的7%,远超行业2%的研发投入水平。
制造业的自主创新之路,正成安徽经济动能转换助推器。来自安徽省经信委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该省累计完成技改投资2.2万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近四分之一,占工业投资总额超过一半,对新增工业增加值贡献率达60%以上。(记者汪延 张紫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