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宣城9月25日电 初见徐宁,他正在创新工作室埋头钻研自己的新发明。就在3个月前,他的一项新发明刚被评为“安徽省优秀QC小组成果”。
徐宁个头不高,今年50岁出头,是宣城市广德县供电公司的一名基层班长。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却拥有20余项发明专利,是同事和朋友心目中的“发明王”。
工作30多年来,徐宁一直从事电力检修工作。“我们在检修中,往往要事先停电,给居民用电带来不便。”2006年,徐宁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发明——“35千伏隔离开关安装装置”,不仅缩小了检修中的停电范围、停电时间,还提高了工作安全性,提升了工作效率。
令徐宁没想到的是,这项小发明不仅令同事赞赏有加,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尝到“甜头”的徐宁,缘于对工作的热爱,此后在发明创造的道路上一发不可收拾,10年间创造22项专利。
发明专利是光鲜的,但发明过程是枯燥的。往往一项小发明,从构想到成形,徐宁有时候一熬就是一个通宵,家里也成了他的“实验室”,就连周末、节假日也闭门不出。
为了让徐宁“大展拳脚”,同时培养更多年轻人,2013年7月,广德县供电公司决定设立“徐宁劳模创新工作室”,2015年,被命名为“安徽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这一工作室已带出3批学员,累计50余人,“85后”的钱燕敏就是其中之一。
钱燕敏是华北电力大学的“高材生”,研究生学历。“刚来单位报到,就听说徐师傅是个‘发明王’,有幸成为了他的第一批徒弟”,钱燕敏说,徐宁师傅“实战”经验丰富,在他的帮助下,自己的一项发明也获得了国家专利。
如今,出师后的钱燕敏,如愿来到了自己心仪的工作岗位,成为广德县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科技专责,“这得感谢徐师傅的栽培和教诲”。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徐宁创新工作室成立后,年轻学员已独立取得两项国家专利。
发明创造不仅方便了本职工作,在服务群众用电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去年7月,安徽遭遇洪涝灾害,广德受灾严重。该县一高档小区因规划不力,导致设在负一层的小区配电室被淹。
“如果重修配电室,居民停电至少20天时间。”这时候,徐宁的一项发明“快速移动配电一体化装置”派上了用场,一刻也没耽误居民用电。
随着发明的增多,徐宁的想法越来越多,梦想越来越大,这时候,他深感自己知识匮乏,于是工作之余不断“充电”“恶补”,用他的话来说,就是“缺什么,补什么”。
如今通过自学,徐宁已取得两个专科学历、一个本科学历,拿到了华北电力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同时还在备考电力专业中级工程师职称。
鉴于在岗位上的突出贡献,徐宁先后被授予“全国电力行业技术能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江淮工匠”“安徽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等殊荣。
前不久,徐宁又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研制智能机器人,用于电力检修中的高空作业,“目前,图纸已经设计出来了,正在进行评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基层班长,我的梦想就是创造出更多发明成果,提高效率、降低风险,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电’”,徐宁说。(胡磊 祝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