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创新驱动:合肥争当领跑“排头兵”

   2017-10-09 安徽日报6版
42
核心提示:今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该中心将依托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信

今年1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正式获得国家批复,该中心将依托合肥地区大科学装置集群,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大科研领域,开展多学科交叉和变革性技术研究。

国家科学中心锁定合肥,并非偶然,而是因为植根城市灵魂的创新基因,长期以来的创新传统。世界第一台VCD、全国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全国第一台窗式空调……都在合肥诞生。近年来,合肥又诞生了全球首条10.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全球首条量子通信骨干网 “京沪干线”、国内首辆正向设计5人座A0级电动轿车等,创新脚步从未停歇。

“合肥的创新是有脉络的,尤其从70年代至今,合肥创新基因的积淀越来越深厚。 ”合肥市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从上世纪70年代中科大南迁合肥,到2004年合肥获批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到2016年合芜蚌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再到现在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合肥的创新之路越走越宽。 2012年到2016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由615户增长到1357户,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年均增长52.8%、40.2%,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1%。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跃升全国省会城市“十强”。

不断积淀的创新基因,激活了城市发展的动力密码,一步步构筑着合肥跨越发展的摩天大厦。创新铸就了合肥城市发展之魂,推动着合肥成长为近800万人口规模的“大湖名城”。

优创新环境 培创新沃土

“创新创业的土壤需要合理施肥,唯有掌握合适的配方,摸索出一整套适合庄稼生长的体制机制,才能促使企业茁壮成长。 ”合肥市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合肥全面深化政策体制改革,系统推进科技创新试验,168项改革协同展开,形成了63项重大制度性成果。在全国率先改革科技投入体制,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1+3+5”政策体系,2016年自主创新专项资金支出7.55亿元。

创新文化的核心,就是营造宽松积极的社会氛围,点燃创业者的热情。近年来,合肥通过出台推进双创工作的政策意见,组建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协会等多项举措,推动形成浓厚的创新创业社会氛围。目前,全市共认定培育孵化器37家,在孵企业1956家,从业人员2.4万人;培育众创空间47家,集聚创业企业(团队)910个、各类创客近8000人。

“我们通过举办大赛,把优秀项目留下来,把引进的‘良种’培壮培大。 ”肥西县人才办有关负责人介绍。据了解,该县每年的双创大赛奖金高达数百万元,而且对于赛后落户当地的团队,给予一条龙帮扶,引来了不少“金凤凰”停栖筑巢。目前,随着创新土壤不断肥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熊熊火焰正在合肥这片热土上蔓延、燃烧,让每一位怀揣着理想和抱负的创业者激情满怀、勇往直前。

建创新平台 聚创新要素

建设国家量子保密通信 “京沪干线”及“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合肥总控中心,率先在世界领域开展量子远程大规模保密通信应用工程……自成立以来,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表现格外抢眼。

目前,合肥已初步形成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多个新型研发机构为引领,新能源汽车等十大产业研究院等为支撑,企业各类研发平台等为主体的层次明晰的创新平台体系。在众多强有力支点的汇聚和支撑下,合肥创新羽翼日益丰满。

为更好集聚创新要素,一系列人才、金融、知识产权等综合性服务平台,犹如雨后春笋纷纷搭建,“呵护”着企业茁壮成长。近日,合肥市高新区依托网上服务平台开通 “金融超市”,汇聚了30家金融机构,面向园区企业提供创新贷等八大科技金融产品,更好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在合肥,层次分明的科技创新平台、完善配套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依托合肥各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战场”,正日益壮大和不断汇聚,犹如强健有力的臂膀,助推着合肥不断攀登创新发展的高峰。

壮创新产业 筑创新高地

今年9月初,合肥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展览会再次举办,展览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200余家企业报名参展。近年来,合肥市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能源汽车5.5万辆、约占全国推广总量的4.5%。今年上半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111.67亿元,增加值达23.9亿元。

优质的创新基因,肥沃的创新土壤,坚实的创新平台,形成了巨大合力,推动着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创新能力强的重点产业迅速崛起、发展壮大。目前,合肥按照 “龙头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大胆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全省乃至全国领先优势。新型平板显示产业聚集上下游企业70多家,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新型显示面板生产基地;首创光伏“制造+应用”模式,全国光伏第一城建设加快推进;探索品牌集聚效应,建成全球最大的家电产业基地。

“下一步,我市将大力实施强链、补链、延链行动,主攻产业链核心环节和价值链高端环节,打造‘中国声谷’‘中国IC之都’‘中国软件名城’等,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 ”合肥经信委负责人介绍。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