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植物资源共享平台始建于2005年,旨在整合四川省植物及其相关领域内的科技资源,聚集研究人才,构建数据库,实现植物资源及信息的共享共用,为区域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服务。近年来,平台建设取得以下主要成效。
一是整合四川省植物资源。平台整合了四川省10余家植物资源收集、保存和研究具有较好基础的科研机构以及50余家企业;收集保存植物资源6000余种15万余株(份),其中,国家重点保护植物78种,CITES附录二中的濒危种147种,中国特有植物123种;聚集了四川省内植物学领域专家、学者100余人,实现了植物科技资源的整合重组。平台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国家濒危野生动植物种质基因保护中心峨眉山种质基因库,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共建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峨眉山种质资源圃。参加编研《中国迁地栽培植物志》等图书,同时,实现了平台官网-四川植物资源信息网与中国植物园联盟官方网站对接。
二是保护濒危植物,支撑植物科学研究。平台对濒危植物、中国植物界大熊猫——峨眉拟单性木兰的探究与拯救,取得了重大进展。平台还是共建单位的重大科研专项实施场所之一,为共建单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项目、中央补助地方科技基础条件专项资金项目等许多重大项目的成功申报和顺利实施提供了重要支撑,据不完全统计,近5年仅平台峨眉山核心库建设单位依托平台植物资源争取包括国家及省级项目30余项。
三是构建交流窗口,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截止目前,平台与美国密苏里植物园、美国纽约植物园、英国皇家植物园等10家世界著名植物园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和合作,年接待海外专家学者10余批次。平台的峨眉山核心库已成为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的成员单位,该核心库还是四川省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环境科学?生物多样性校外实践基地、四川省7所大专院校和北京101中学等6所中小学校的校外实践基地,年平均接待大中小学生2000余人次。平台自成立以来,累计为211家企业、高校,共计10万余人,提供了技术咨询、培训、科普教育等服务。平台与国内企业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转型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服务,促使植物平台拥有了最佳的展示载体和持续资金支持,探索出了平台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