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为“双创”再添一把火

   2018-01-15 安徽日报9版
34
核心提示:瞄准短板,更高层次推进创业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

瞄准短板,更高层次推进创业创新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不断强化制度供给,加快建设支撑平台,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完善创新创业环境,全社会创新创业氛围日益浓厚。全省市场主体由2012年的192.5万户增加到2017年的381.4万户,其中2017年新登记市场主体超过70.4万户,新登记企业超过23.1万户。技术市场交易日渐活跃,去年1月至11月,全省输出技术合同15879项,合同成交额206.08亿元;全省吸纳技术合同14719项,合同成交额221.4亿元。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哈佛8位博士后集体回国,成为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骨干力量;互联网坚果第一品牌“三只松鼠”2012年6月上线,短短4年销售收入达到52亿元,连续6年蝉联淘宝食品类目销售冠军。

“按照国家要求,我省先后出台了多份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服务双创、扶持双创的政策体系。但是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初创企业融资渠道窄、科技工作者参与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偏低、技术革新型创新创业相对偏少、创新创业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待强化、在一些新兴领域监管不到位和过度监管等问题依然存在。 ”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笪艺武表示,这次我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四个主要目标,即创新创业的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的覆盖广度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的科技支撑进一步增强,以及创新创业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就是要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进一步拓展创新创业主体,进一步丰富创新创业科技内涵,进一步增强创新创业发展实效,充分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潜能,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先行先试,加快双创示范基地建设

双创示范基地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支撑平台。 2017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我省芜湖高新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分别入选区域、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加上2016年5月入选国家首批区域双创示范基地的合肥高新区,我省共有4家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荣事达电子电器集团有限公司等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支持双创示范基地之间建立协同机制,共同完善政策环境,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共建创新创业支撑平台。支持双创示范基地“走出去”,与相关国家、地区开展合作交流。

“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提出,对新认定的国家双创示范基地,一次性奖励500万元。下一步,省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支持新兴业态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快发展创业投融资、营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等方面,继续支持双创示范基地探索创新、先行先试,为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提供重要支撑。 ”笪艺武说。

汇聚资源,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

2017“创响中国”安徽创新创业大赛自去年7月份启动以来,分别在合肥、硅谷两地组织开展了国内赛区和海外赛区比赛。经报名审核、线上初赛、线下复赛、尽职调查、决赛等环节,从1122个项目中评选出了100个 “双创之星”项目,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大健康、先进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项目技术壁垒高、源头创新多,有许多硬科技。 ”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大赛立足安徽、面向海内外汇聚优质创新创业资源,对于我省打造国际化双创平台、提升双创工作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大赛以投资为导向,邀请国内外70多家投资机构深入参与大赛初赛、复赛、决赛、尽职调查工作,促成40个参赛项目与相关投资机构达成7.08亿元投资意向。接下来,省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尽快拨付奖励资金并促进省外项目落地。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组织开展全国双创活动周、“创响中国”安徽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营造创新创业良好氛围。弘扬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不断增强创新创业意识,使创新创业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习惯。

做好人才文章是关键。《实施意见》在健全人才流动激励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方面,提出6项政策举措:贯彻落实国家人才签证实施细则,全面实施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制度,完善外国人才由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转换机制;逐步完善留学生实习居留、工作居留和创新创业奖励制度;加大对留学人员来皖创新创业扶持力度,打造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完善高层次人才分配激励办法,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实施社团创新创业融合行动;加大返乡下乡人员创新创业支持力度。(本报记者 郑莉)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