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的创新能力有多强,这座城市的发展空间就有多大。2017年,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1600多家,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同比增长12.8%;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4%。
快速刷新的数据,注释着合肥创新领跑的铿锵足音。生动的创新实践,向总书记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
创新主体
——由“丛林”向“森林”生长
最近,在合肥双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款智能机器人 “智医助理”,可自动生成电子病历,自动提取病情,提高诊疗效率。该机器人是全国乃至全球首个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综合笔试评测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作为中国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产业的领导者,位于合肥高新区中国声谷基地的科大讯飞,便是该机器人的一个重要研发者。
总书记强调,要进一步突出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成果转化的主体,变“要我创新”为“我要创新”。合肥两年来的实践再次证明,只有充分发挥创新主体主动性,才能下好创新“先手棋”。按照总书记要求安徽“敢于做一些领跑的事情”的殷切期望,争当创新“排头兵”的合肥,加速推动创新主体由“丛林”向“森林”生长。
两年来,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年新增超过300户。 2017年,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已达到1600多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究开发机构超过1300个。位于合肥市高新区的中国声谷,作为工信部和安徽省共建的全国唯一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在去年底已入驻企业170家、在谈项目超过200个。
创新主体由“丛林”向“森林”生长,离不开平台的集纳与支撑。 2017年1月,合肥又迎来了重大历史性机遇。继上海之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在打造包括2个国家实验室、8个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内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平台的引领下,中科大先研院、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等13个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集纳了集成电路、平板显示、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量子通信、太阳能光伏等“现象级”的创新主体和产业集群。
如今的合肥,创新主体正加速由“丛林”向“森林”生长。
创新动力——由“第一资源”向“第一动力”爆发
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源自人才“第一资源”的开发。如果把科技创新比作发展的新引擎,那么科技体制改革就是点燃这个新引擎必不可少的“点火系”。科技创新新引擎能否输出强大动力,关键是如何以改革激活人才“金矿”,由“第一资源”向“第一动力”爆发。
“目前,公司研发人员达到1100多名,其中150名海归,150名博士,硕博比70%以上。规划到2020年,研发团队将发展到3000人,支撑我们成为世界一流企业。 ”合肥国轩高科高级副总裁徐兴无介绍,借助合肥改革开放的春风,在“第一资源”驱动下,公司自主研发的电池产品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出货量稳居全球前五、国内前三。
推动“第一资源”向“第一动力”爆发,离不开科技体制改革。实践中,合肥率先改革科技投入体制,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1+3+5”政策体系,整合分散在各部门的产业扶持政策和资金。与此同时,合肥积极争取股权激励和分红激励,打造创新之都人才新政“20条”,引八方人才来肥竞相逐鹿。如今,“哈佛八剑客”追梦科学岛的事迹在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去年6月,合肥市出台意见,明确将实施人才发展“6311”工程,未来5年安排不少于2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经费,力争新引进及培养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国家级领军人才600人、省市级领军人才3000人、高级人才10000人,集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不少于10万人。目前,合肥拥有中科大等高校57所,各类研发机构1300余家,各类科技人员70多万人。
逐渐完善的改革“点火系”,推动“第一资源”加速爆发“第一动力”。
创新成果
——由“满园”向“满城”绽放
新能源汽车、无人机、智能语音机器人、智能手环……走进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的展示厅,一系列来自合肥各开发园区和有关院所的高端科技产品,展示着科技创新的无穷魅力。统计显示,去年,该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 3.1%,发明专利拥有量17008件、增长28.16%,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1.6件,较上年增长4.56件;技术合同交易额突破144.46亿元、增长19.9%。
转化创新成果,需要创新生态链的完善。 “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意味着合肥‘全域联动’,从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再到新兴产业,都将成为该中心的一分子。 ”合肥市委负责人说,合肥着力在科技成果转化上求突破,推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建设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系,打通“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助推科学研究、实验研发、推广应用“三级跳”。
成果转化的魅力,自然引来高朋满座。 4月15日至16日,“国家集成电路重大专项走进安徽”活动在合肥举行,参会的高端企业达120多家。目前,合肥拥有集成电路企业129家,集成电路产业年产值不断增长,复合增长率全国第一。 2017年,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完成产值235.6亿元,同比增长31.03%,税收21.2亿元,同比增长11.58%。
随着成果加速转化,合肥新型显示、机器人产业获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语音产业获批首个 “国家智能语音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列入安徽省、工信部共同打造的千亿产业。光伏产业方面,合肥获批 “国家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车方面,合肥获批全国首批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和“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城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示范城市”,推广应用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去年,合肥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实现产值2156.5亿元。
2017年,合肥市生产总值达到7213.45亿元,增长8.5%。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合肥经济总量再度晋级,跃居第9位。
放眼未来,立足于新起点上的合肥,在加速创新领跑和建设创新之都的新征程中,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